大亚湾人工鱼礁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和生物量研究

被引:13
作者
雷安平 [1 ]
陈欢 [1 ]
陈菊芳 [2 ]
胡章立 [1 ]
机构
[1] 深圳大学生态环境研究所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暨南大学赤潮与水环境研究中心
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大亚湾; 人工鱼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53.1 [人工鱼礁];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090801 ;
摘要
于2005年11月、2006年5月及2006年12月,对大亚湾人工鱼礁投放区、拟投放区和对照区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及生物量进行了研究。合计观察到藻类种类67种,主要由硅藻门(48种)和甲藻门(13种)组成,同时还有少量蓝藻、绿藻和着色鞭毛藻门等其他藻类(6种)。优势种类主要有尖刺拟菱形藻、菱形海线藻、尖刺菱形藻等硅藻类和叉状甲藻、海洋原甲藻及海洋原多甲藻等甲藻类,这些优势种类均为可能引发赤潮的赤潮生物。人工鱼礁区的藻类数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比对照区高,说明人工鱼礁的投放促进了藻类的生长;人工鱼礁区和拟投放区的Shannon-weaver多样性指数高于对照区,进一步表明人工鱼礁的投放增加了藻类的生物多样性。综合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生物量及多样性指数的结果表明:人工鱼礁的投放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但藻类的优势类群是可引发赤潮的赤潮生物,对海洋水环境具有极大的潜在威胁。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8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大亚湾大鹏澳海域微表层浮游植物群落研究 [J].
宋淑华 ;
王朝晖 ;
付永虎 ;
谷阳光 .
海洋环境科学, 2009, 28 (02) :181-185
[2]   大亚湾人工鱼礁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英文) [J].
陈应华 ;
王华接 ;
杨宇峰 .
生态科学, 2008, (05) :429-430
[3]   2003~2004年大亚湾澳头养殖区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数量变动特征 [J].
张玉宇 ;
吕颂辉 ;
齐雨藻 .
海洋环境科学, 2008, (02) :131-134
[4]   人工鱼礁工程的风险评估 [J].
刘德辅 ;
刘伟伟 ;
庞亮 .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2) :317-322
[5]   大亚湾澳头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周年数量动态 [J].
陈菊芳 ;
齐雨藻 ;
徐宁 ;
王朝晖 .
水生生物学报, 2006, (03) :311-317
[6]   人工鱼礁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J].
陈心 ;
冯全英 ;
邓中日 .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1) :83-89
[7]   舟山渔场人工鱼礁投放海域生态环境前期评估 [J].
虞聪达 .
水产学报, 2004, (03) :316-322
[8]   武汉东湖浮游藻类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J].
雷安平 ;
施之新 ;
魏印心 ;
不详 .
水生生物学报 , 2003, (02) :179-184
[9]   Diversity of benthic microalgae in response to colonization time and eutrophication [J].
Hillebrand, H ;
Sommer, U .
AQUATIC BOTANY, 2000, 67 (03) :22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