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沙化草地人工固沙植物种间生态位关系研究

被引:7
作者
张金鹏
高菲
卢欣石
机构
[1] 北京林业大学草地资源与生态实验室
关键词
呼伦贝尔; 人工固沙植物; 生态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 [草地学、草原学];
学科分类号
090503 ; 0909 ;
摘要
采用样方法对呼伦贝尔地区沙化草地不同恢复年限人工播种固沙区进行调查,并计算其主要植物的重要值、生态位体积及生态位重叠值,以研究呼伦贝尔沙化草地人工固沙植物群落特征及演替状况。结果表明:人工固沙植物冰草(Agropyron pectinatum(Bieb.)Beauv.)的平均生态位体积在时间尺度上,呈持续增加趋势,是改良沙化草地的优良草种;小麦(Triticum aestivumL.)与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Lam.)、冰草与羊柴(Hedysa-rum laeveMaxim)生态位重叠值为0.9213和0.7512,在演替过程中具较强的竞争作用。自然恢复植物与人工播种植物间,多数生态位重叠值不高。自然恢复多年生植物大针茅(Stipa grandisP.Smirn.)、糙隐子草(C1eistogenessquarrosa(Trin.)Keng)等逐渐出现,表明该地区植被群落结构向稳定共存的人工-天然植被群落结构方向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1]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及历史演变研究 [J].
封建民 ;
王涛 .
干旱区地理, 2004, (03) :356-360
[12]   沙区生态系统恢复演变过程中固沙植物种间生态位关系变化的研究 [J].
徐彩琳 ;
李自珍 .
生态学杂志, 2004, (04) :7-12
[13]   科尔沁沙地植物群落恢复演替系列种群生态位动态特征 [J].
张继义 ;
赵哈林 ;
张铜会 ;
赵学勇 .
生态学报, 2003, (12) :2741-2746
[14]   科尔沁沙地流动沙丘沙米群落生物量特征及其防风固沙作用 [J].
张继义 ;
赵哈林 ;
崔建垣 ;
李玉霖 ;
杨甲定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3) :152-154
[15]   草方格沙障的生态恢复作用——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油田公路扰动带为例 [J].
李生宇 ;
雷加强 .
干旱区研究, 2003, (01) :7-10
[16]   科尔沁沙地采用人工植被对流沙治理的技术 [J].
张铜会 ;
赵哈林 ;
常学礼 ;
大黑俊哉 ;
白户康人 ;
谷山一郎 .
中国沙漠, 2000, (S1) :49-53
[17]   小叶锦鸡儿人工固沙区植被恢复生态过程的研究 [J].
曹成有 ;
蒋德明 ;
阿拉木萨 ;
骆永明 ;
寇振武 ;
刘世岩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3) :349-354
[18]   生态位概念演变与展望 [J].
张光明 ;
谢寿昌 .
生态学杂志, 1997, (06) :47-52
[19]   植物群落中生态位重迭的计测 [J].
王刚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84, (04) :329-335
[20]   关于生态位定义的探讨及生态位重叠计测公式改进的研究 [J].
王刚 ;
赵松岭 ;
张鹏云 ;
陈庆诚 .
生态学报, 1984, (02) :11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