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7 条
扬子板块埃迪卡拉系(震旦系)陡山沱组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被引:46
作者:
杨爱华
[1
]
朱茂炎
[2
]
张俊明
[2
]
赵方臣
[2
]
吕苗
[2
]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扬子板块;
埃迪卡拉系;
陡山沱组;
层序地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9.2 [层序地层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在对扬子板块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不同相区的25条代表性剖面野外研究基础上,通过沉积岩石学和岩相序列特征的系统分析,认为陡山沱组沉积时期曾发生3次二级海平面升降事件。依据3个海平面升降转换面,可识别出3个层序底界面:(1)陡山沱组底部与下伏南华系南沱组及其同期层位的冰碛杂砾岩之间的界面;(2)在浅水沉积区陡山沱组中部和上部分别出现喀斯特侵蚀面;(3)在深水沉积区相应层序界面为岩相结构转换面。依据火山灰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可将陡山沱组层序地层划分为2个半二级层序或超层序(SS1,SS2和SS3-TST),其中SS1时限为35Ma(635~600Ma),SS2时限为35Ma(600~565Ma),SS3-TST时限为14Ma(565~551Ma)。陡山沱组底部广泛发育的盖帽白云岩底和3个层序内的最大海泛面可以作为4个相对等时面,结合事件沉积标志层,可建立扬子板块陡山沱组从浅水沉积区至深水沉积区等时性二级层序地层划分对比格架。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地区陡山沱组四段式划分方案不适用于整个扬子板块内陡山沱组的区域地层划分和对比。因而,建议扬子板块陡山沱组应该以二级层序地层为基础,结合化学地层和生物地层进行综合划分和对比。陡山沱组新的地层划分对比格架为研究陡山沱组古地理演变和编制该时期高精度的岩相古地理图奠定了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1 / 20
页数:2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