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55
作者
和昱辰
张波
机构
[1]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检验医学专科中心
关键词
抑郁症; 流行病学; 临床诊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49.4 [情感性精神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5 ;
摘要
<正>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在国内、外普遍存在,并且其发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本文主要对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研究现状,临床诊断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
引用
收藏
页码:832 / 83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抑郁症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
徐永君 ;
盛慧 ;
倪鑫 .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2, 47 (03) :323-326
[2]   应用基因芯片筛选抑郁症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 [J].
胡三红 ;
付燕 ;
张晋碚 ;
郭扬波 .
医学信息, 2011, 24 (04) :1927-1929
[3]   抑郁症脑影像学诊断可行性的评价 [J].
李月峰 ;
姜平 ;
李国海 ;
童鑫康 ;
王冬青 .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09, (03) :151-153
[4]   青年抑郁症患者脑的3D1HMRS和DTI应用研究 [J].
林明方 ;
李建军 ;
王桂华 ;
蒋湘玲 ;
郭敏 ;
廖光锐 ;
李传资 .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09, 3 (06) :941-950
[5]   产后抑郁症病因分析与筛选诊断研究进展 [J].
王奕娟 ;
王朝晖 .
当代医学, 2009, 15 (04) :15-16
[6]   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附视频 [J].
吴歆 ;
刘芳 .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8, (02) :194-196
[7]  
家庭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发病影响的研究[J]. 冯文,卢晶梅,刘旭红.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19)
[8]   上海市综合性医院精神科门诊医师对抑郁症识别及治疗的对照研究 [J].
陆峥 ;
朱俊娟 ;
蔡军 ;
李玉珊 ;
施慎逊 ;
史以珏 ;
王崇顺 ;
蒋有倩 ;
季建林 ;
朱荣申 ;
韩宏毅 ;
丁素菊 .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08, (04)
[9]  
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M].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杨功焕著, 2005
[10]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new clinical, neurobiological, and treatment perspectives[J] . David J Kupfer,Ellen Frank,Mary L Phillips.The Lancet . 2012 (9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