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遥感与地统计的森林生物量时空变异分析

被引:12
作者
毛学刚 [1 ]
王静文 [2 ]
范文义 [1 ]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2] 哈尔滨航天恒星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
大兴安岭; 生物量; 地统计; 自相关性; 异质性;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150214
中图分类号
S718.556 [];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估算该区域的森林生物量,并研究该区域的森林生物量的空间格局特征具有重要意义。以20世纪末至21世纪10年代期间(1994—1997、2006—2007、2010—2011)的Landsat5系列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建立遥感信息模型,估算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采用0°、45°、90°、135°方向以及全局Moran's I系数和半变异函数块金值、基台值、变程、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拱高与基台值比值5个参数,对20世纪末至21世纪10年代研究区域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进行异质性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的整体性良好,均成连片化分布,没有出现破碎情况。森林生物量的半变异函数模型均为线性模型,3个时期的森林生物量的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都接近1。通过遥感反演方法获得森林生物量且估算精度均达到75%以上,为地统计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源。采用地统计分析方法对森林生物量进行空间异质性和自相关性分析,是对单独使用GIS工具对森林生物量进行空间分析的有益补充。因此,基于遥感与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森林生物量的时空变异分析。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基于地统计学的广东省和广西省森林生物量和NPP空间格局分析 [J].
刘双 ;
阮宏华 .
生态学杂志, 2013, 32 (09) :2502-2509
[2]   基于地统计学的森林地上生物量估计 [J].
贺鹏 ;
张会儒 ;
雷相东 ;
徐广 ;
高祥 .
林业科学, 2013, 49 (05) :101-109
[3]   基于地统计学和CFI样地的浙江省森林碳空间分布研究 [J].
张峰 ;
杜群 ;
葛宏立 ;
刘安兴 ;
傅伟军 ;
季碧勇 .
生态学报, 2012, 32 (16) :5275-5286
[4]   基于地统计学丰林自然保护区森林生物量估测及空间格局分析 [J].
刘晓梅 ;
布仁仓 ;
邓华卫 ;
胡远满 ;
刘志华 ;
吴志伟 .
生态学报, 2011, 31 (16) :4783-4790
[5]   近30年来小兴安岭地区生物量变化及地统计分析 [J].
毛学刚 ;
李明泽 ;
范文义 ;
姜欢欢 .
地理研究, 2011, 30 (06) :1110-1120
[6]  
2005—2007年大兴安岭林火释放碳量[J]. 田晓瑞,殷丽,舒立福,王明玉.应用生态学报. 2009(12)
[7]   过去50年中国竹林碳储量变化 [J].
陈先刚 ;
张一平 ;
张小全 ;
郭颖 .
生态学报, 2008, (11) :5218-5227
[8]   广州森林碳储量时空演变及异质性分析 [J].
王淑君 ;
管东生 ;
黎夏 ;
宋巍巍 .
环境科学学报, 2008, (04) :778-785
[9]   不同海拔梯度高寒草地地上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关系 [J].
李凯辉 ;
胡玉昆 ;
王鑫 ;
范永刚 ;
吾买尔吾守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7, (09) :2019-2024
[10]   城市人口分布的空间自相关分析——以沈阳市为例 [J].
杜国明 ;
张树文 ;
张有全 .
地理研究, 2007, (02) :383-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