庇护主义与政府编外人员的策略行为

被引:10
作者
郑崇明
机构
[1] 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
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庇护主义; 编外人员; 策略行为; 基层政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3 [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治理负荷的增长与治理资源的短缺是编外人员增长的重要原因。在基层政府中,编内人员与编外人员共生共存的人事安排为庇护主义提供了制度空间。通过对Z市公安机关的实证分析,发现在庇护机制的作用下,警察和辅警结成松散的利益共同体,诱发了辅警的狂热者行为、机会主义者行为、保守者行为与观望者行为四种策略行为,并在不同程度上异化了公共部门的价值取向。这种庇护主义因袭了传统中国官吏分途的历史基因,同时也是中国科层组织长期停滞的重要根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叙事话语中,加强科层结构的正式化建设无疑是根除庇护主义的重要选项。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23+125 +125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1]   “混合型”科层组织的运作机制——临时工现象的制度解释 [J].
吕德文 .
开放时代, 2019, (06) :130-147+9
[12]   刚性约束与自主性扩张——乡镇政府编外用工的一个解释性框架 [J].
颜昌武 .
中国行政管理, 2019, (04) :100-106
[14]   在“科层制”和“契约制”之间:地方编外人员的定位 [J].
吕芳 ;
胡轶俊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18, (03) :46-54
[15]   地方政府编外人员扩张现象及其治理——基于H市W区L街道的实证分析 [J].
陈小华 ;
杨晓赟 .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7, (05) :36-42
[16]   市场、科层与组织的适应性——来自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的经验发现 [J].
郑崇明 ;
孙宗锋 .
新视野, 2017, (03) :93-98
[17]   乔尔·S.米格代尔《社会中的国家:国家与社会如何相互改变与相互构成》 [J].
李咏梅 .
公共管理评论, 2017, (01) :123-132
[18]   非正式官僚、不完全行政外包与地方治理的混合模式 [J].
倪星 ;
郑崇明 .
行政论坛, 2017, 24 (02) :40-46
[19]   公共治理与政府的“隐性规模”——基于中美两国差异的比较分析 [J].
吕芳 ;
程名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6, (06) :64-77
[20]   从官吏分途到科层内部市场化:次官僚与国家治理的有效性——以公安机关警务辅助力量为研究对象 [J].
郑崇明 ;
倪星 .
领导科学论坛, 2016, (09) :2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