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HPV不同亚型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研究

被引:26
作者
王雪春 [1 ]
孙蓬明 [2 ,3 ]
林芬 [2 ,3 ]
毛晓丹 [2 ,3 ]
蔡良知 [2 ,3 ]
宋一一 [2 ,3 ]
机构
[1] 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妇产科教研室
[2] 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妇科肿瘤研究室
[3] 福建医科大学妇幼教学医院
关键词
乳头状瘤病毒科; 基因型; 宫颈疾病; HPV多重感染;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7.33 [子宫肿瘤];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探讨该地区人群不同亚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PCR DNA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1 039例门诊首诊人群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诊断和分型,所得数据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039例标本中HPV整体感染率为32.1%,其中单重感染占阳性标本的75.4%,双重感染和多重感染分别占阳性标本的17.7%、6.9%。HPV感染在小于30岁年龄段感染率最高,随着年龄的增加,感染率降低。HPV感染率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逐渐上升(P<0.001),HPV16亚型随宫颈病变级别的增加感染率逐渐上升(P<0.001)。不同年龄段HPV多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NA杂交技术能一次性检测23种HPV型别,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结果易于判读,适合临床应用。HPV分型检测对筛选宫颈高度病变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1024 / 102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 [1] 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虞善芝
    马刚
    [J]. 右江医学, 2010, 38 (04) : 489 - 491
  • [2] HPV L1壳蛋白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与HR-HPV DNA的关系
    姜晓曼
    黄民主
    张志魁
    郑宝文
    朱庆义
    李洪波
    [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1 (06) : 554 - 556
  • [3] 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亚型的临床意义
    孙蓬明
    陈贤璟
    林超琴
    毛晓丹
    蔡良知
    林芬
    宋一一
    [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6 (01) : 4 - 7
  • [4] 基因芯片检测技术在女性生殖道HPV分型感染中的应用
    庞伟鸿
    刘红杏
    宁学玲
    陈亚珍
    [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09, 30 (07) : 630 - 631+634
  • [5] 全酿酒酵母HPV16-E7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
    陈贤璟
    宋一一
    孙蓬明
    陈晖
    林超琴
    吴齐斌
    [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9, 10 (02) : 123 - 126
  • [6] 基因芯片检测人乳头瘤病毒23种亚型的应用评价
    黄进波
    叶珊
    [J].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07, (02) : 78 - 81
  • [7]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关系探讨
    陶萍萍
    卞美璐
    李敏
    刘军
    [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6, (02) : 94 - 96+127
  • [8] 基因芯片对人乳头瘤病毒的快速检测和分型
    黄庆
    府伟灵
    周玉
    张雪
    黄君富
    陈斌
    [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5, (04) : 476 - 478
  • [9] Prevalence of low‐risk and high‐risk types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other risk factors for HPV infection in Germany within different age groups in women up to 30 years of age: An epidemiological observational study[J] . ThomasIftner,SonjaEberle,AngelikaIftner,BarbaraHolz,NorbertBanik,WimQuint,Anja‐NataschaStraube.J. Med. Virol. . 20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