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城河岸人工植被缓冲带对氮、磷的去除效果

被引:2
作者
白莹莹 [1 ,2 ]
江洪 [1 ,2 ]
饶应福 [3 ]
蔡永立 [1 ,2 ]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城市化生态过程与生态恢复重点试验室
[2]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3] 上海港城滴水湖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关键词
河岸植被带; 植被类型; 污染物去除率;
D O I
10.14067/j.cnki.1673-923x.2016.05.020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为了充分了解河岸植被缓冲带对地表、地下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选取了临港新城河岸带为研究对象,利用人工模拟径流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植被配置在不同河岸带宽度下对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受到河岸带宽度及污染物种类的影响,7 m宽河岸带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1、2 m宽;4种不同配置类型的河岸带对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中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彼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配置类型Ⅰ对于地表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对TN、TP、NO3--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7.66%、27.66%、26.53%、29.56%,4种配置类型对地表径流中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效果大小顺序为Ⅰ>Ⅳ>Ⅲ>Ⅱ;配置类型Ⅲ对地下径流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对TN、TP、NO3--N、NH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34%、21.83%、26.97%、18.26%,4种配置类型对地下径流中各污染物的平均去除效果大小顺序为Ⅲ>Ⅳ>Ⅰ>Ⅱ。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3+132 +1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及宽度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 [J].
李萍萍 ;
崔波 ;
付为国 ;
朱咏莉 ;
管永祥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37 (06) :47-52
[2]   国外缓冲带护岸技术研究进展 [J].
王金潮 ;
刘劲 .
水土保持通报, 2010, 30 (06) :145-147+152
[3]   上海沿海防护林树种适应性评价 [J].
韩玉洁 ;
孙海菁 ;
朱春玲 ;
惠晓萍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34 (04) :165-168
[4]   模拟降雨条件下农田地表径流与壤中流氮素流失比较 [J].
李恒鹏 ;
金洋 ;
李燕 .
水土保持学报, 2008, (02) :6-9+46
[5]   不同雨强下坡地氮流失特征 [J].
吴希媛 ;
张丽萍 ;
张妙仙 ;
倪含斌 ;
王辉 .
生态学报, 2007, (11) :4576-4582
[6]   河岸带对陆地水体氮素输入的截流转化作用 [J].
王庆成 ;
于红丽 ;
姚琴 ;
韩壮行 ;
乔树亮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11) :2611-2617
[7]   我国农业化肥污染控制与管理政策探讨 [J].
苍靖 .
工业技术经济, 2003, (02) :52-53
[8]   河岸带研究及其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 [J].
张建春 ;
彭补拙 .
生态学报, 2003, (01) :56-63
[9]   香溪河流域河岸带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格局 [J].
江明喜 ;
邓红兵 ;
唐涛 ;
蔡庆华 .
生态学报, 2002, (05) :629-635
[10]   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及其防治措施 [J].
全为民 ;
严力蛟 .
生态学报, 2002, (03) :291-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