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还是创造:新型权利的表达逻辑

被引:25
作者
陈彦晶
机构
[1]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新型权利; 义务; 利益衡量; 发现;
D O I
10.19563/j.cnki.sdzs.2017.05.010
中图分类号
D923 [民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5 ;
摘要
新型权利表面繁荣的背后有一些方法论上的隐忧值得关注:权利标准缺失,一些权利束、权能也被当作新型权利加以研究。在纷繁复杂的权利理论丛林中,学者应说明采用哪种权利理论在论证新型权利。新型权利研究在技术上也存在瑕疵,权利所对应的义务常被研究者忽略,其应予明确。新型权利证成中权利的冲突、权利义务之间的匹配关系应进一步精细化,利益衡量应当被引入到新型权利研究中。新型权利应该具有某种道德上的正当性,即从道德权利发展为法律权利,所以新型权利的研究应当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非一个创造的过程,发现的源泉应当是道德基础,尤其是公德。新型权利研究的目标应当是说服立法者或司法者接受该项权利的存在,那就要求研究的精细和对话性,而不能将所有有关利益的主张都赋予"权利"的身份。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在修辞与实践之间:环境权概念的贫困及其义务转向 [J].
杜维超 .
求是学刊, 2016, 43 (06) :87-95
[2]   人体冷冻胚胎监管、处置权的辨析与批判—以霍菲尔德权利理论为分析框架 [J].
侯学宾 ;
李凯文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 37 (04) :93-102
[3]   试论代际生育平等权的社会权属性 [J].
葛先园 .
法学论坛, 2016, 31 (03) :41-47
[5]   制度利益衡量的逻辑 [J].
梁上上 .
中国法学, 2012, (04) :73-87
[6]   论消费者权之法律边界 [J].
钱玉文 .
现代法学, 2012, 34 (04) :108-116
[7]   新兴权利论纲 [J].
姚建宗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10, 16 (02) :3-15
[8]   消费者权的法律解释——基于判例与法理视角 [J].
钱玉文 .
法学, 2008, (08) :101-112
[10]  
真正的权利.[M].威尔曼.商务印书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