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新元古代盆地开启年龄及沉积演化特征——以赣东北江南次级盆地为例

被引:17
作者
王剑 [1 ,2 ]
周小琳 [1 ,2 ]
郭秀梅 [1 ,3 ]
付修根 [1 ,2 ]
高永华 [1 ]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2] 国土资源部沉积盆地与油气资源重点实验室
[3] 成都理工大学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华南; 江南次级盆地; 锆石; U-Pb; 年龄; 盆地开启; 沉积相; 裂谷盆地;
D O I
10.14027/j.cnki.cjxb.2013.05.015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最新地质调查与研究表明,赣东北江南次级盆地新元古界南华系是一套沉积超覆于基底变质岩系之上的裂谷系"楔状地层"。桃源组陆相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是该"楔状地层"的最低层位,代表了南华裂谷系江南次级盆地新一轮沉积旋回的起点。取自桃源组流纹岩样品的结晶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龄为803±9 Ma,这一年龄值基本上代表了该次级盆地新元古代盆地的开启时间。沉积相研究表明,江南次级盆地沉积作用主要由四个沉积相组合构成:(1)陆相火山岩组合;(2)冲洪积相及河湖相组合;(3)滨浅海—次深海相组合;(4)冰碛岩相组合。与扬子东南缘其它次级盆地相比,江南次级盆地沉积作用以陆相为主,但两者的剖面沉积演化序列非常相似,都经历了一个由陆相至海相的沉积超覆演化过程,代表了新元古代南华期华南古大陆解体之后扬子地块东南缘典型的裂谷盆地演化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834 / 84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 [1] 扬子克拉通内存在太古代成熟陆壳:来自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汪正江
    王剑
    杜秋定
    邓奇
    杨菲
    伍皓
    [J]. 科学通报, 2013, 58 (17) : 1651 - 1660
  • [2] 中国南方古大陆研究进展与问题评述
    王剑
    潘桂棠
    [J]. 沉积学报, 2009, 27 (05) : 818 - 825
  • [3] 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系沉积超覆作用及其开启年龄新证据
    王剑
    曾昭光
    陈文西
    汪正江
    熊国庆
    王雪华
    [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6, (04) : 1 - 7
  • [4] 华南“南华系”研究新进展——论南华系地层划分与对比
    王剑
    [J]. 地质通报, 2005, (06) : 491 - 495
  • [5] SHRIMP U-Pb zircon age,geochemistry and Nd isotope of the Guandaoshan pluton in SW Sichuan:Petrogenesis and tectonic significance[J]. 李献华,李正祥,周汉文,刘颖,梁细荣,李武显.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3(S1)
  • [6] 川西新元古代玄武质岩浆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元素和Nd同位素研究:岩石成因与地球动力学意义
    李献华
    李正祥
    周汉文
    刘颖
    梁细荣
    [J]. 地学前缘, 2002, (04) : 329 - 338
  • [7] 广西鹰扬关群基性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周汉文
    李献华
    王汉荣
    李江
    李惠民
    [J]. 地质论评, 2002, 48(S1) (S1) : 22 - 25
  • [8] 锆石SHRIMP样品靶制作、年龄测定及有关现象讨论
    宋彪
    张玉海
    万渝生
    简平
    [J]. 地质论评, 2002, 48(S1) (S1) : 26 - 30
  • [9] 西乡群的时代与构造背景: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制约
    凌文黎
    高山
    欧阳建平
    张本仁
    李惠民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2) : 101 - 112
  • [10] 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演化——Rodinia超大陆解体的前奏
    王剑
    刘宝珺
    潘桂棠
    [J]. 矿物岩石, 2001, (03) : 135 -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