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克拉通内存在太古代成熟陆壳:来自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9
作者
汪正江 [1 ]
王剑 [1 ]
杜秋定 [1 ]
邓奇 [1 ,2 ]
杨菲 [1 ,3 ]
伍皓 [1 ,2 ]
机构
[1] 国土资源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2] 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生部
[3] 山东科技大学研究生院
关键词
扬子克拉通; 新太古代; 成熟陆壳; A型花岗岩; 杨坡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4.2 [太古代(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前人研究表明,扬子陆块存在广泛的太古代结晶基底,但是目前除在宜昌黄陵穹窿一带有确切证据显示有太古代高级变质地体(崆岭群下部)以外,还未见其他地区有出露的报道.为进一步了解扬子克拉通的基底组成及其形成演化过程,本文对钟祥胡集地区杨坡群及侵入其中的钾质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显示,胡集钾质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655±9Ma,属于新太古代中期.同时该套花岗岩主量元素富硅和碱,贫Ca,Mg,P和Ti;微量元素富Rb,Th,Ga,Y和Zr,亏损Sr,Ba,Nb和Ta,强烈亏损Eu,高FeO*/MgO(=32.0~58.7)和104Ga/Al(=3.19~3.41)比值,表现出明显的具有陆壳源区的铝质A型花岗岩特征.因此,杨坡群沉积岩石组合和侵入其中的高分异A型花岗岩均证明,在新太古代中期以前,扬子克拉通已经发育有较为成熟的陆壳了.这一突破性发现为深入研究扬子克拉通陆块基底的形成演化过程开辟了新的窗口.
引用
收藏
页码:1651 / 166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 [1] 扬子克拉通核部中元古代-古生代沉积地层Nd同位素演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白晓
    凌文黎
    段瑞春
    邱啸飞
    刘成新
    匡华
    高永娟
    周炼
    陈子万
    卢山松
    [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07) : 972 - 983
  • [2] 扬子地块北缘古元古代环斑花岗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张丽娟
    马昌前
    王连训
    佘振兵
    王世明
    [J]. 科学通报, 2011, 56 (01) : 44 - 57
  • [3] 华北克拉通晚太古代末-古元古代初的岩浆事件及构造热体制
    耿元生
    沈其韩
    任留东
    [J]. 岩石学报, 2010, 26 (07) : 1945 - 1966
  • [4] 扬子板块最古老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
    焦文放
    吴元保
    彭敏
    汪晶
    杨赛红
    [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7) : 972 - 978
  • [5] 扬子崆岭高级变质地体古元古代基性岩脉的发现及其意义
    彭敏
    吴元保
    汪晶
    焦文放
    刘小驰
    杨赛红
    [J]. 科学通报 , 2009, (05) : 641 - 647
  • [6] 高度演化的黄山A型花岗岩:对扬子克拉通东南部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约束?
    薛怀民
    汪应庚
    马芳
    汪诚
    王德恩
    左延龙
    [J]. 地质学报, 2009, 83 (02) : 247 - 259
  • [7] 宜昌圈椅埫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与扬子大陆古元古代克拉通化作用
    熊庆
    郑建平
    余淳梅
    苏玉平
    汤华云
    张志海
    [J]. 科学通报, 2008, (22) : 2782 - 2792
  • [8] 花岗岩构造环境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三
    张旗
    潘国强
    李承东
    金惟俊
    贾秀勤
    [J]. 岩石学报, 2007, (11) : 2683 - 2698
  • [9] 花岗岩成因研究的若干问题
    吴福元
    李献华
    杨进辉
    郑永飞
    [J]. 岩石学报, 2007, (06) : 1217 - 1238
  • [10] 扬子陆核的生长和再造: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
    张少兵
    郑永飞
    [J]. 岩石学报, 2007, (02) : 393 - 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