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分型及其与子宫颈细胞学异常相关性研究

被引:6
作者
何进才 [1 ,2 ]
李瑞 [1 ,2 ]
周丹 [1 ,2 ]
黄涛 [1 ,2 ]
邵牧民 [1 ,2 ]
机构
[1] 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附属医院
[2] 深圳市中医院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分型; 子宫颈细胞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737.33 [子宫肿瘤];
学科分类号
100214 ;
摘要
目的了解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其型别,探讨HPV及其不同型别感染与年龄和子宫颈病变的相关性,评价聚合酶链反应(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的方法学性能和临床诊断性能。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2009年6月至2010年9月在该院就诊或健康检查的2 994例女性子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 DNA及其基因分型检测,其中131例进行HPV DNA序列测定,1 511例同步进行HPV基因分型和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测。结果 2 994例受检女性HPV感染率为25.1%,排名前5位的HPV型别分别为HPV52(15.6%)、16(14.1%)、58(12.0%)、56(6.6%)和33(5.2%)。25岁以下女性HPV16、58感染率最高;HPV52感染率在55岁以上女性最高,25岁以下女性次之;高危型HPV在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中感染率分别为44.2%、91.7%和93.3%;HPV58、16、56和31与子宫颈病变程度相关(回归系数分别为0.493、1.744、―0.819和1.566),HPV52则无明显相关性;分别以测序法和TCT结果大于或等于LSIL作为金标准,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及其对子宫颈病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4%和92.2%、93.4%和84.2%、94.7%和84.5%。结论女性感染HPV比例较高,年轻女性更易受感染,感染型别以HPV 52、16、58、56和33为主,HPV感染与子宫颈病变程度高度相关,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PV在方法学性能和对子宫颈病变的临床诊断性能上均能满足要求。
引用
收藏
页码:3331 / 333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河南洛阳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年龄相关分析 [J].
孟晓峰 ;
刘琳 .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12) :2880-2881
[2]   妇女宫颈HPV感染及基因亚型分布 [J].
汤福想 ;
刘玉玲 ;
王会娟 .
实用预防医学, 2010, (09) :1717-1719
[3]   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亚型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的相关性 [J].
毕蕙 ;
赵健 ;
陈锐 ;
廖秦平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0, 26 (05) :362-364
[4]   乐清地区妇女宫颈HPV感染及亚型分布调查研究 [J].
徐虹 ;
张巨香 ;
施晓华 ;
钱小泉 ;
李晓野 .
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15) :17-19
[5]   妇科疾病中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J].
朱一剑 ;
丁显平 ;
周仲春 ;
张爽 .
中国妇幼保健, 2007, (19) :2691-2694
[6]   反向杂交法检测23种人乳头瘤病毒型别的研究 [J].
何进才 ;
周小梅 ;
黄涛 ;
任维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7, (01) :44-47
[7]   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分型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J].
赵健 ;
杨英捷 ;
廖秦平 .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6, (12) :1148-1151
[8]   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的关系 [J].
关婷 ;
张志文 ;
谢燕芳 ;
黄玉新 ;
刘琼霞 .
中国妇幼保健, 2006, (07) :960-963
[10]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distribution in women from Asia: a meta-analysis[J] . Y.-P. BAO,N. LI,J. S. SMITH,Y.-L. QIAO.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ical Cancer . 2008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