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 条
龙门山北段冲断前锋构造带特征
被引:16
作者:

陈竹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魏国齐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李本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雷永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李跃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3]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西北气矿
来源: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龙门山前锋带;
晚三叠世;
新生代;
冲断构造;
断层相关褶皱;
背斜构造;
油气勘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龙门山构造带北段大致从广元到安县一带,其冲断前锋构造带由北向南主要包括矿山梁、天井山、青林口和中坝等典型背斜构造。野外地质事实和地震剖面构造解释证实,龙门山北段前锋构造带中广泛发育了晚三叠世和新生代两期挤压构造变形,但在各背斜构造表现出不同变形特征。矿山梁和天井山构造表现为一个双重构造:浅层是一个晚三叠世形成的断层转折褶皱;深层则是新生代形成的多个逆冲岩片叠置所构成的隐伏堆垛背斜构造。青林口和中坝构造主体表现为叠瓦状逆冲,构造前锋是深部隐伏的断层转折褶皱和断层传播褶皱。从整体上看,龙门山北段冲断前锋构造带变形表现为上覆早期构造变形之下隐伏后期逆冲构造,从而形成双层结构。在龙门山北段前锋构造深部的隐伏冲断构造中可以进行油气勘探。
引用
收藏
页码:657 / 662+668
+668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 [1] 龙门山冲断带构造特征研究主要进展及存在问题探讨[J]. 地质论评, 2008, (01) : 37 - 46金文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汤良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杨克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吕志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南分公司 中国石油大学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 [2] 川西北矿山梁地区沥青脉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J]. 石油学报, 2008, (01) : 23 - 28黄第藩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王兰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3]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锦屏造山带的崛起——大型拆离断层和挤出机制[J]. 地质通报, 2007, (10) : 1262 - 1276许志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李化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侯立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付小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陈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曾令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蔡志慧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陈方远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 [4] 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冲断带与四川盆地的现今构造表现:数字地形和地震活动证据[J]. 地质科学 , 2007, (01) : 31 - 4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元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李一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 [5] 川西前陆盆地层序地层模式与油气成藏[J]. 石油学报, 2006, (05) : 35 - 40刘金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孙耀庭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地质科学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6] 川西坳陷须家河组古圈闭类型及识别技术[J]. 石油学报, 2006, (04) : 45 - 49曹烈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沈忠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安凤山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 [7] 前陆层序致密储层的单因素成岩相分析[J]. 石油学报, 2006, (02) : 48 - 52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吴因业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资源与信息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龙门山北段矿山梁构造解析及其油气勘探[J]. 地学前缘, 2005, (04) : 445 - 450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魏国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江苏南京,北京,北京,四川成都,江苏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曾庆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南京,江苏南京,北京,北京,四川成都,江苏南京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龙门山前陆褶皱冲断带的平衡剖面分析[J]. 地质学报, 2005, (01) : 38 - 45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惬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魏国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10] 川西两期前陆盆地南北两段构造演化的地球物理特征[J]. 石油学报, 2004, (06) : 29 - 32+37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良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魏国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