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南缘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雷金银
吴发启
马璠
马波
李荣标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物理性质; 作物产量; 毛乌素沙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2 [土壤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为了探讨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的区域适应性,从2004开始,以靖边县北部风沙区农田为研究对象,选用了免耕、秸秆覆盖、覆膜和传统翻耕(CK)4种措施,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4种措施下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和免耕地的地温在春播初期略比传统翻耕低0.1℃,但随后迅速回升,覆膜在玉米生长期都高于其他措施。耕作措施对播种前土壤容重没有显著影响,而对收获后土壤容重影响显著,与传统翻耕相比,免耕降低了表层土壤容重2.3%,但次层20~40 cm容重增加了1.8%。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均增加了土壤含水量,顺序依次为秸秆覆盖>覆膜>免耕>翻耕,且在作物需水关键期免耕和秸秆覆盖下的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免耕和秸秆覆盖措施下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都高于翻耕,而覆膜低于翻耕。保护性耕作措施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适于在该风沙区推广。
引用
收藏
页码:161 / 1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保护性耕作研究分析——保护性耕作与作物生产 [J].
谢瑞芝 ;
李少昆 ;
李小君 ;
金亚征 ;
王克如 ;
初震东 ;
高世菊 .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09) :1914-1924
[2]   北方农牧交错带免耕对农田耕层土壤温度的影响 [J].
秦红灵 ;
高旺盛 ;
李春阳 .
农业工程学报, 2007, (01) :40-47
[3]   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效应与经济效益研究 [J].
何进 ;
李洪文 ;
高焕文 .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0) :62-67
[4]   农牧交错区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含水量和温度的影响 [J].
常旭虹 ;
赵广才 ;
孟祥云 ;
杨丽珍 ;
皮福忠 ;
毕玉强 ;
刘秀全 .
土壤, 2006, (03) :328-332
[5]   田间测定土壤导水率的方法研究进展 [J].
樊军 ;
邵明安 ;
王全九 .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6, (02) :114-119
[6]   少免耕对灌溉农田冬小麦/夏玉米作物水、肥利用的影响 [J].
江晓东 ;
李增嘉 ;
侯连涛 ;
王芸 ;
王雪 ;
颜红 .
农业工程学报, 2005, (07) :20-24
[7]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表土容重和水分入渗的影响 [J].
罗珠珠 ;
黄高宝 ;
张国盛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04) :7-11
[8]   风蚀地区的保护性耕作探讨——以河北坝上地区为例 [J].
胡立峰 ;
张立峰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 (04) :219-221+224
[9]   农牧交错带不同农田耕作模式土壤水分特征对比研究 [J].
杨秀春 ;
徐斌 ;
严平 ;
刘连友 ;
色布力玛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5, (02) :125-129
[10]   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试验研究 [J].
臧英 ;
高焕文 ;
周建忠 .
农业工程学报, 2003, (02) :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