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北缘中、新生代盆地性质及构造演化

被引:53
作者
王信国 [1 ]
曹代勇 [1 ]
占文锋 [1 ]
刘天绩 [2 ]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
[2] 青海省煤炭地质局
关键词
柴北缘; 沉降史; 平衡剖面; 盆地分析; 回剥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4.4 [];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运用沉降史和平衡剖面技术分别对柴北缘中、新生代盆地垂向上的升降史和水平方向上的伸缩史进行定量研究,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自中生代以来,柴北缘的构造演化可分为中生代(J—K)演化阶段和新生代(E1+2以来)演化阶段。中生代演化阶段(J1—J2),沉降史曲线具有伸展盆地特征,平衡剖面恢复结果也以伸展为主,最大伸展率和伸展速率分别达1.9%和19.48 m/(M a.km)。这是受柴北缘周缘地块和柴达木地块运移差异引起的拉张应力场控制,因而具有伸展盆地性质。此外,由于柴达木地块的自身旋转,3个坳陷的沉降速率、伸缩率和伸缩速率也存在差异。新生代演化阶段(E1+2以来),沉降史曲线具有前陆盆地特征,平衡剖面恢复结果也以压缩型为主,最大压缩率和压缩速率分别为4.96%和14.09 m/(M a.km),这是受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所引起的挤压应力场控制,因而具有前陆盆地性质。此外,受喜山运动各期的影响,各坳陷沉降速率和伸缩率均具有“幕式”渐进特点。
引用
收藏
页码:592 / 59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柴北缘西部中生界剥蚀厚度恢复及其地质意义 [J].
黄捍东 ;
罗群 ;
王春英 ;
姜晓健 ;
朱之锦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6, (01) :44-48
[2]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 [J].
曹国强 ;
陈世悦 ;
徐凤银 ;
彭德华 ;
袁文芳 .
中国地质, 2005, (01) :33-40
[3]   柴达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 [J].
金之钧 ;
张明利 ;
汤良杰 ;
李京昌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6) :603-608
[4]   平衡剖面的制作流程及其地质意义 [J].
王运所 ;
刘亚洲 ;
张孝义 ;
张剑峰 ;
尹哲 .
长安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 (01) :28-32
[5]   柴达木盆地中、新生界含油气系统演化 [J].
王明儒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1) :24-26+4
[6]   柴达木盆地西部红狮凹陷第三系下干柴沟组层序地层格架 [J].
蒋宏忱 ;
于炳松 ;
王黎栋 ;
穆剑 ;
刘忠宝 .
现代地质, 2002, (04) :382-388
[7]   柴达木北缘中生代盆地的成因类型及构造沉积演化 [J].
和钟铧 ;
刘招君 ;
郭巍 ;
董清水 .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2, (04) :333-339
[8]   柴达木盆地北部碰撞构造与盆地改造变形 [J].
马金龙 ;
李凤君 ;
贾庆军 .
石油实验地质, 2002, (04) :291-295+300
[9]   Geosec平衡剖面技术在M盆地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J].
岳华 ;
张洪波 ;
李仁甫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2, (04) :49-52
[10]   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第三系构造基本样式及石油地质意义 [J].
尚尔杰 .
现代地质, 2001, (04) :42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