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以来巴颜喀拉块体周缘强震之间的黏弹性触发研究

被引:42
作者
程佳 [1 ,2 ]
刘杰 [1 ]
甘卫军 [2 ]
余怀忠 [1 ]
机构
[1]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2]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玛尼地震; 昆仑山口西地震; 汶川地震; 玉树地震; 黏弹性形变; 应力触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 [地震学];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本文利用考虑黏弹性地壳结构和精确震源参数的震后形变模型,计算了玛尼、昆仑山口西、汶川地震所形成的同震和震后形变场的变化过程与特征,结果显示玛尼地震的震后形变场有利于昆仑山口西地震的能量积累,玛尼地震与昆仑山口西地震的震后形变场对汶川地震的作用不明显,而这三次地震总的震后形变场在玉树断裂带附近形成了一个明显带有左旋性质的形变,有助于玉树地震的发生.将计算出的应力值投影到断层的滑动方向上,得到了这些地震震前的库仑应力变化过程,结果显示玛尼地震对昆仑山口西地震的库仑应力值呈现一个从负转正的过程;玛尼地震和昆仑山口西地震对汶川地震的库仑应力改变量较小;这三次强震对玉树地震的库仑应力作用为0.012 MPa左右,大于地震触发的阈值0.01 MPa.最后利用断层应力积累与滑动速率的关系,计算出断层应力的年积累量,得到这些地震之间的影响值相对于年积累量的大小,结果表明仅昆仑山口西地震对玉树地震的影响在1年左右,其他地震之间的影响都很微小.由此我们认为即便是考虑地壳的黏弹性应力作用,对于较远的断层来说影响也较弱,自身的能量积累是短时间内地块边界带上较远距离强震连发的决定性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997 / 201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破裂过程快速反演 [J].
张勇 ;
许力生 ;
陈运泰 .
地震学报, 2010, 32 (03) :361-365
[2]   玉树MS7.1级地震地表破裂与历史大地震 [J].
陈立春 ;
王虎 ;
冉勇康 ;
孙鑫喆 ;
苏桂武 ;
王继 ;
谭锡斌 ;
李智敏 ;
张晓清 .
科学通报, 2010, 55 (13) :1200-1205
[3]  
Relation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ies in Chinese mainland and the Wenchuan earthquake[J]. Xiaodong Zhang 1,Guohua Yang 2 Xian Lu 1 Mingxiao Li 1 and Zhigao Yang 1 1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Beijing 100045,China 2 First Crustal Deformation Monitor and Observation Center,China Earthquake Administration,Tianjin 300180,China.Earthquake Science. 2009(05)
[4]   汶川地震同震形变场对川滇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地震发生趋势的影响 [J].
程佳 ;
刘杰 ;
甘卫军 ;
李纲 .
地震学报, 2009, (05) :477-490+596
[5]   2001年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背景形变场的模拟研究 [J].
程佳 ;
甘卫军 ;
王泽河 ;
陈为涛 ;
肖根如 .
地震地质, 2009, 31 (01) :97-111
[6]   2008年汶川大地震对周围断层的影响 [J].
万永革 ;
沈正康 ;
盛书中 ;
徐晓枫 .
地震学报, 2009, (02) :128-139
[7]   玛尼Mw7.6地震和可可西里Mw7.8地震应力迁移研究 [J].
汪建军 ;
许才军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9, 29 (01) :11-14
[8]   唐山地震序列应力触发的粘弹性力学模型研究 [J].
万永革 ;
沈正康 ;
曾跃华 ;
盛书中 ;
徐晓枫 .
地震学报, 2008, 30 (06) :581-593
[9]   从震后形变探讨青藏高原下地壳黏滞系数 [J].
张晁军 ;
曹建玲 ;
石耀霖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8, (10) :1250-1257
[10]   四川汶川8.0级地震震源过程 [J].
王卫民 ;
赵连锋 ;
李娟 ;
姚振兴 .
地球物理学报, 2008, (05) :1403-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