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含义辨析

被引:4
作者
王婷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为主体;
D O I
10.16158/j.cnki.51-1312/f.2013.07.008
中图分类号
F124.7 [国民收入、国民财富];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本文首先提出了正确理解我国"按劳分配为主体"这一分配制度的具体含义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其次分别讨论了学界对"按劳分配为主体"含义的六种不同理解,对六种观点分别进行了辨析,认为这些观点具有各自的合理性,但也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对于何为"按劳分配为主体"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最后提出了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应当明确的几个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2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2]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合理性及制度路径 [J].
李太淼 .
中州学刊, 2008, (03) :31-34
[3]   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及其实现 [J].
谭晓晖 .
湖南社会科学, 2003, (03) :119-120
[4]   坚持按劳分配主体地位的思考 [J].
徐济民 .
经济与管理, 1998, (03) :10-12
[5]   略论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J].
李国武 .
济宁师专学报, 1998, (02) :70-72
[6]  
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是防止贫富两极分化[N]. 张宇.光明日报. 2011 (011)
[7]  
政治经济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张维达主编, 1999
[8]  
哥达纲领批判[M]. 人民出版社 , 马克思 著, 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