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用信息法益及刑法保护:以互联网征信为视角

被引:40
作者
张勇
机构
[1]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关键词
互联网征信; 个人信用信息; 超个人法益; 体系解释;
D O I
10.19404/j.cnki.dffx.2019.01.006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个人信用信息兼具私权和公共属性,其法益内容既包括个人隐私权在内的人格权及其衍生的财产权,也有涉及国家和社会公共安全、利益及秩序的"超个人法益"。在互联网征信领域,法律需要合理设定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的保护义务,实行多元化、多层次的保护,对个人信用信息侵权犯罪行为予以刑法规制。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存在碎片化问题,需要运用体系解释方法,加强刑法体系的内外部衔接;运用利益衡量方法,对互联网征信的侵权行为进行实质判断,实现个人信用信息法益的整体刑法保护。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个人数据保护法研究.[M].郭瑜;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  
危险犯与危险概念.[M].何鹏; 李洁; 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6,
[3]  
社会学.[M].(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赵旭东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4]   网络隐私权的人权法哲学问题研究 [J].
李刚 ;
王保民 .
湖湘论坛, 2018, 31 (03) :84-95
[5]   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之界限研究 [J].
陈璐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58 (03) :72-78
[6]   “公民个人信息”的权利属性与刑法保护思路 [J].
于志刚 .
浙江社会科学, 2017, (10) :4-14+155
[7]   预防刑法的扩张及其限度 [J].
何荣功 .
法学研究, 2017, 39 (04) :138-154
[8]   从信息公开到信息保护:公法上信息权保护研究的风向流转与核心问题 [J].
赵宏 .
比较法研究, 2017, (02) :31-46
[9]   “互联网+公众投票”:法治公信的新场域 [J].
林艺 ;
马祺 .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16 (01) :113-120
[10]   价值维度中的个人信息权属模式考察——以利益属性分析切入 [J].
杨惟钦 .
法学评论, 2016, 34 (04) :6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