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幔对流拖曳力对中国大陆岩石层变形的影响

被引:19
作者
黄建平
傅容珊
郑勇
薛霆虓
刘峡
韩立波
机构
[1] 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关键词
地幔拖曳力; 大陆碰撞; 构造演化; GPS观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070904 ;
摘要
采用较为符合实际岩石层变形的非线性幂指数本构关系,基于ANSYS有限元平台,模拟了近20万年来中国大陆地区地表运动及演化过程,探讨了印度板块挤压作用和地幔对流拖曳力各自对于中国大陆地区地表形变运动格局的影响.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的比较表明:在印度板块的挤压和地幔拖曳力联合作用下,中国及东亚大陆岩石层运动形变模式能够和现代GPS观测有较好的吻合;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碰撞以及印度大陆的持续向北推进、挤压所产生的应力环境,一直主导了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我国西部地域岩石圈构造、运动和演化。但其影响随着远离青藏高原地区而逐渐变小;地幔对流产生的作用于岩石层底部的拖曳力是中国大陆(特别是远离碰撞带)岩石层运动构造变形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在构造复杂和东部靠近太平洋板块的区域,模型预测结果和GPS观测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说明在未来的中国大陆岩石层变形运动的数值模拟中,应当采用更为复杂的构造模型和驱动力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1048 / 105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中国大陆GPS结果的构造及动力学意义有限元分析 [J].
刘峡 ;
傅容珊 ;
郑勇 ;
黄建平 ;
张祖胜 ;
孙东平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7, (03) :6-11
[2]   川滇及周边地区地壳横波衰减的成像研究 [J].
马宏生 ;
汪素云 ;
裴顺平 ;
刘杰 ;
华卫 ;
周龙泉 .
地球物理学报, 2007, (02) :465-471
[3]   2000国家GPS大地控制网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估 [J].
王敏 ;
张祖胜 ;
许明元 ;
周伟 ;
李鹏 ;
尤晓青 .
地球物理学报, 2005, (04) :817-823
[4]   利用GPS观测资料划分现今地壳活动块体的方法 [J].
石耀霖 ;
朱守彪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2004, (02) :1-5
[5]   用遗传有限单元法反演川滇下地壳流动对上地壳的拖曳作用 [J].
朱守彪 ;
石耀霖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2) :232-239
[6]   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水平应变场 [J].
李延兴 ;
李智 ;
张静华 ;
黄珹 ;
朱文耀 ;
王敏 ;
郭良迁 ;
张中伏 ;
杨春花 .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02) :222-231
[7]   中国大陆现今构造应变率场及其动力学成因研究 [J].
沈正康 ;
王敏 ;
甘卫军 ;
张祖胜 .
地学前缘, 2003, (S1) :93-100
[8]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的运动与应变状态[J]. 李延兴,杨国华,李智,郭良迁,黄珹,朱文耀,符养,王琪,江在森,王敏.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9]  
现今中国大陆地壳运动与活动块体模型[J]. 王敏,沈正康,牛之俊,张祖胜,孙汉荣,甘卫军,王琪,任群.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S1)
[10]   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 [J].
许忠淮 ;
石耀霖 .
地震学报, 2003, (05) :5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