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D网络的全国中心城市铁路客运联系及其分布规律

被引:22
作者
王海江 [1 ,2 ]
苗长虹 [1 ]
机构
[1]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
[2]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关键词
O-D网络; 交通运输联系; 铁路客运; 空间联系; 空间距离衰减;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4.05.015
中图分类号
F572 [中国城市交通运输经济]; F532 [中国铁路运输经济];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82303 ; 1201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依据全国286个地级中心城市间完整的交互式"城市—车次—城市"铁路客运数据,采用基于O-D网络的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全国中心城市铁路联系的空间集聚、任意两中心城市之间的铁路联系、细分车次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等多角度解析全国中心城市铁路客运联系的空间格局,精确而清晰地刻画中心城市之间铁路客运联系的空间集聚、网络结构与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全国铁路客运联系分布格局呈现向东倾斜的"开"字型结构,即由京沪—沪深线、京广—京哈线"两纵"与陇海—兰新线、沪昆线"两横"相互交汇而成全国铁路客运的骨架。全国铁路客运联系有三个核心集聚区,即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北京、上海、广州、武汉、西安、成都共同构成全国性铁路客运联系中心。当空间联系距离大于200km后,铁路客运联系呈现出较规则的三次曲线型距离衰减规律。全国中心城市之间的铁路客运联系近1/2是在空间联系距离500km的范围内实现的,动车组和高铁联系则有2/3比例在此空间距离内完成。随着空间联系距离的逐渐增加,全国铁路客运联系依次表现为城市群或经济区内、省域内、相邻省区、区域乃至大区域间等不同空间尺度的联系。研究显示,长三角与珠三角之间、珠三角与海西经济区之间直接的铁路客运联系相对其优越的地理区位来说较弱,是交通运输布局方面的一个缺失。
引用
收藏
页码:83 / 90+104 +104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基于铁路客运网络的省际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 [J].
孟德友 ;
陆玉麒 .
地理研究, 2012, 31 (01) :107-122
[2]   高速铁路对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 [J].
王姣娥 ;
丁金学 .
国际城市规划, 2011, 26 (06) :49-54
[3]   基于铁路网络的中国城市等级体系与分布格局 [J].
钟业喜 ;
陆玉麒 .
地理研究, 2011, 30 (05) :785-794
[4]   交通轴线约束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分布特征 [J].
蒋洪旭 ;
赵方冉 ;
李小英 ;
韩晶茹 .
地理科学进展, 2010, 29 (10) :1225-1232
[5]   我国客运交通联系的距离衰减规律 [J].
王海江 ;
苗长虹 .
经济地理, 2008, (02) :275-278
[6]   中国铁路客运网络组织与空间服务系统优化 [J].
王姣娥 ;
金凤君 .
地理学报, 2005, (03) :371-380
[7]   青藏铁路建设对沿线经济结构和经济布局的影响 [J].
王礼茂 ;
方叶兵 .
经济地理, 2005, (01) :49-51+55
[8]   宁西铁路沿线经济带构建研究 [J].
郭荣朝 ;
顾朝林 .
地理科学, 2004, (04) :413-418
[9]   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客生成特征分析 [J].
张文尝 .
地理科学, 2004, (04) :385-391
[10]   20世纪中国铁路网扩展及其空间通达性 [J].
金凤君 ;
王姣娥 .
地理学报, 2004, (02) :29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