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还田对土壤脲酶活性·微生物量氮的影响

被引:11
作者
夏强 [1 ]
陈晶晶 [2 ]
王雅楠 [2 ]
王伏伟 [1 ]
刘曼 [1 ]
朱林 [1 ]
机构
[1]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基金
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脲酶; 微生物量氮;
D O I
10.13989/j.cnki.0517-6611.2013.10.087
中图分类号
S154 [土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目的]研究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制下淮北地区砂姜黑土微生物量氮、土壤氮素养分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探索发展低碳农业、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农业,为实现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多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并且结合室内分析。[结果]小麦、玉米秸秆能显著提高土壤的全氮含量、土壤脲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与对照相比,小麦、玉米秸秆还田不施肥处理在2010年小麦播种期、拔节期、开花期、灌浆期、成熟期和2011年玉米播种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灌浆期、收获期土壤脲酶的活性增幅分别为21.93%、4.92%、35.88%、4.71%、21.79%、0.99%、31.52%、21.77%、8.52%、3.74%、12.89%,小麦、玉米秸秆还田加施肥能显著提高土壤脲酶活性。小麦、玉米秸秆还田不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比单独施肥处理高出19.32%。[结论]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的关键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4345 / 434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秸秆处理方式及灌溉水源对冬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影响(英文) [J].
吕志伟 ;
万国峰 ;
杨子军 ;
候雷 ;
张文会 .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2, 13 (07) :1465-1468+1515
[2]   不同肥料对土壤脲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J].
周俊国 ;
杨鹏鸣 .
西南农业学报, 2012, (02) :577-579
[3]   秸秆还田不同处理方式对黑土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J].
刘佳斌 ;
李传宝 ;
王宏燕 .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09) :5285-5287
[4]   关中平原农田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和作物产量的影响附视频 [J].
南雄雄 ;
游东海 ;
田霄鸿 ;
李锦 ;
王淑娟 ;
崔娟 ;
刘廷 .
华北农学报, 2011, (05) :222-229
[5]   施肥制度与养分循环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J].
陈安磊 ;
王凯荣 ;
谢小立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6) :1094-1099
[6]   土壤酶学的研究进展 [J].
张咏梅 ;
周国逸 ;
吴宁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4, (01) :83-90
[7]   微生物生物量C、土壤呼吸的季节性变化与黑土稻田甲烷排放 [J].
梁巍 ;
岳进 ;
吴劼 ;
史奕 ;
黄国宏 ;
梁战备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2) :2278-2280
[8]   亚热带稻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状况及其对施肥的反应特点 [J].
刘守龙 ;
肖和艾 ;
童成立 ;
吴金水 .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03, (04) :278-283
[9]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J].
李贵桐 ;
赵紫娟 ;
黄元仿 ;
李保国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2, (02) :162-167
[10]   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系统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J].
江永红 ;
宇振荣 ;
马永良 .
土壤通报, 2001, (05) :20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