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处理”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出罪机制

被引:24
作者
刘双阳 [1 ,2 ]
机构
[1] 东南大学法学院
[2] 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
关键词
个人信息; 自行公开; 被动公开; 合理处理;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4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由于已公开的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不尽相同,刑事司法实践中对未经信息主体同意、擅自处理已公开的个人信息行为的定性出现了罪与非罪之争。法秩序统一性原理下正当化事由也具有统一性,民法或行政法上的合法化事由可以成为刑法上的违法阻却事由,应以《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规定的"合理处理"作为阻却擅自处理已公开的个人信息行为的刑事违法性之正当化事由,发挥前置法对刑法定罪的限制功能。进而在此基础上,区分自行公开的个人信息与被动公开的个人信息两种形态,分别基于被害人默示同意规则和合法利益豁免机制,对"合理处理标准"进行类型化的实质解释,形成体系化且具有针对性的擅自处理已公开的个人信息行为的实质出罪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7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比例原则适用的范式转型 [J].
蒋红珍 .
中国社会科学, 2021, (04) :106-127+206
[2]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法益属性确证 [J].
马永强 .
环球法律评论, 2021, 43 (02) :102-118
[3]   个人信息保护的“同意”困境及其出路 [J].
吕炳斌 .
法商研究, 2021, 38 (02) :87-101
[4]   民法典框架下个人数据财产法益的体系构建 [J].
任丹丽 .
法学论坛, 2021, 36 (02) :89-98
[5]   实质刑法的理论与实践:基于三部曲的整体思维 [J].
刘艳红 .
东南学术, 2021, (02) :56-68+246
[6]  
数据合规视野下非法使用个人信息行为的入罪逻辑与出罪路径.[J].刘双阳;.网络信息法学研究.2020, 02
[7]   《民法典》视域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司法适用 [J].
喻海松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3 (06) :1-8
[8]   个人信息应用的保护设计与实证进路——基于《民法典》同意原则的博弈分析 [J].
何俊志 ;
孙婧婧 .
贵州社会科学, 2020, (09) :74-81
[9]   公民个人信息的司法内涵 [J].
蔡云 .
人民司法, 2020, (02) :24-26
[10]   法秩序统一性视野下被动获悉型内幕交易犯罪主体的识别 [J].
刘双阳 ;
李川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20, (01) :9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