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红茶制造中多酚氧化酶同工酶谱与活性的变化
被引:39
作者
:
刘仲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学院
刘仲华
施兆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湖南农学院
施兆鹏
机构
:
[1]
湖南农学院
来源
:
茶叶科学
|
1989年
/ 02期
关键词
:
红茶;
鲜叶;
茶叶;
PPO;
萎凋;
揉捻;
制茶工艺;
萎凋叶;
多酚氧化酶;
D O I
:
10.13305/j.cnki.jts.1989.02.008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状电泳技术和酶活性测定相结合的方法,初步探明了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工序中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同工酶谱的变化动态,以及酶试液制备方法对PPO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发现造成萎凋期间PPO活性变化两种研究结果的原因,在于酶制液的制备方法不同。同时,在鲜叶和萎凋叶中发现了第7条小分子PPO组分。本试验还证明了红茶中残余酶活性的存在,并探讨了残余酶在贮藏中可能发生的作用。文中还探讨了PPO各组分在红茶制造中作用的大小,从酶学角度论证了萎凋工序的重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41 / 150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红茶萎凋发酵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变化与儿茶素、茶黄素组分的消长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叶庆生
[J].
安徽农学院学报,
1986,
(02)
: 19
-
29
[2]
萎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萧伟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萧伟祥
[J].
茶叶通讯,
1986,
(03)
: 9
-
11
[3]
红茶中残留酶的研究
萧伟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萧伟祥
陈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陈燕
李茹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茹英
[J].
中国茶叶,
1985,
(06)
: 16
-
18
[4]
茶多酚氧化酶同功酶附视频
李名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名君
刘维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刘维华
[J].
中国茶叶,
1980,
(02)
: 15
-
16+20
[5]
同工酶技术及其应用[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胡能书, 1985
←
1
→
共 5 条
[1]
红茶萎凋发酵中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变化与儿茶素、茶黄素组分的消长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叶庆生
[J].
安徽农学院学报,
1986,
(02)
: 19
-
29
[2]
萎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萧伟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萧伟祥
[J].
茶叶通讯,
1986,
(03)
: 9
-
11
[3]
红茶中残留酶的研究
萧伟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萧伟祥
陈燕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陈燕
李茹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茹英
[J].
中国茶叶,
1985,
(06)
: 16
-
18
[4]
茶多酚氧化酶同功酶附视频
李名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李名君
刘维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刘维华
[J].
中国茶叶,
1980,
(02)
: 15
-
16+20
[5]
同工酶技术及其应用[M].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胡能书, 198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