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16
作者
兰朝利 [1 ]
张永忠 [2 ]
张君峰 [3 ]
杨明慧 [4 ,5 ]
王金秀 [4 ,5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
[3]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4]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
关键词
神木气田; 太原组; 储层控制因素; 沉积相; 成岩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上石炭统太原组具有不同于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的储层特征.为指导该气田储层预测与井位部署,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常规物性和粒度分析,研究了太原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认识到太原组储层主要发育在太2段,砂体分布受潮控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控制,具有砂岩粒度较粗、成分成熟度好—中等、结构成熟度中等的特征;储层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为主,成岩相以黏土+硅质胶结岩屑溶孔与晶间孔相及黏土+硅质+碳酸盐胶结岩屑溶孔与晶间孔相为主,物性较低,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发育程度与粒度、岩屑含量和溶蚀作用息息相关,粒度越粗,岩屑含量相对越高,溶蚀作用越强,储层越发育.相反,石英含量升高不利于储层发育,压实、交代和胶结作用也不利于储层发育.
引用
收藏
页码:7 / 11+108 +10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 [J].
席胜利 ;
李文厚 ;
刘新社 ;
郭英海 .
古地理学报, 2009, 11 (02) :187-194
[2]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晚古生代陆表海含煤岩系层序地层研究 [J].
杨明慧 ;
刘池洋 ;
兰朝利 ;
刘乐 ;
王金秀 .
沉积学报, 2008, 26 (06) :1005-1013
[3]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砂岩储集层控制因素分析 [J].
杨奕华 ;
包洪平 ;
贾亚妮 ;
于忠平 .
古地理学报, 2008, (01) :25-32
[4]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J].
丁晓琪 ;
张哨楠 ;
周文 ;
邓礼正 ;
李秀华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7, (04) :491-496
[5]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天然气储集层长石的溶蚀与次生孔隙的形成 [J].
赵国泉 ;
李凯明 ;
赵海玲 ;
刘锐娥 ;
孙粉锦 ;
狄永军 ;
李永涛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53-55+75
[6]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二叠统太原组天然气的生成与储集 [J].
蒋继辉 ;
王宝清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5) :511-515
[7]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储层成岩作用 [J].
朱宏权 ;
张哨楠 .
天然气工业, 2004, (02) :29-32+4
[8]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三角洲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 [J].
付锁堂 ;
田景春 ;
陈洪德 ;
侯中健 ;
张锦泉 ;
刘文均 ;
杨华 ;
付金华 ;
范正平 ;
石晓英 .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3) :236-241
[9]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碎屑岩储层特征 [J].
于忠平 ;
贾亚妮 ;
姬红 ;
陈调胜 .
天然气工业, 2002, (06) :27-30+10
[10]   鄂尔多斯地区晚古生代沉积体系及古地理演化 [J].
郭英海 ;
刘焕杰 ;
权彪 ;
汪泽成 ;
钱凯 .
沉积学报, 1998, (03) :4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