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4 条
广西一次特大暴雨的MCC演变过程及结构特征分析
被引:20
作者:

黎惠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来宾市气象台 广西来宾市气象台

李向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桂林市气象台 广西来宾市气象台

黄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区气象台 广西来宾市气象台

李江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广西来宾市气象台

覃昌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西来宾市气象台 广西来宾市气象台
机构:
[1] 广西来宾市气象台
[2] 广西桂林市气象台
[3] 广西区气象台
[4] 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来源:
关键词:
垂直风切变;
中尺度对流复合体;
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Micaps、NCEP再分析资料、FY—2C卫星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对2010年6月初广西一次特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850hPa低涡切变、500hPa高原槽和地面静止锋是此次强降雨的主要影响系统。较强的能量锋区、中低层明显的对流不稳定层结及高层下伸呈漏斗状分布的θse和明显的湿度锋是中尺度对流系统产生的有利天气模型,而高对流有效位能、较低的自由对流高度、较大的低层湿度和垂直风切变,有利于强降水超级单体的发生、发展。(2)贵州西部-河池向东南方向移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云团与桂东南西北上的MCS云团在桂中合并后发展为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该MCC在桂中长时间停滞后缓慢东移、南压是此次过程的主要云图特征。(3)雷达回波显示,此次过程期间广西中西部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积层混合型降雨回波,其入流区呈西北—东南向的强回波带上有多个强对流风暴发展,强回波带前期长时间稳定少变及后期缓慢偏东移造成的"列车效应",是广西中西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暴雨—特大暴雨和强雷电天气的重要原因。位于来宾市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属于低质心对流系统,在发展阶段,风暴呈超级单体回波钩状结构,并包含着一个与低层弱回波相联系的前侧"V"形缺口,相应的径向速度图上出现弱中气旋;在强盛阶段,风暴呈波状,反射率因子由低往高向低层入流倾斜,其右前侧和左后侧分别存在"V"形缺口,低层入流位于风暴前侧的"V"形缺口上,相应的径向速度图上是一个中等强度、发展成熟的中气旋,后侧有较强的下沉后侧入流。
引用
收藏
页码:806 / 817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 [1] 2010年3月5日闽北经典超级单体风暴天气过程分析[J]. 高原气象, 2013, 32 (01) : 250 - 267吴木贵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建阳气象雷达站 福建省建阳气象雷达站张信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南平市气象局 福建省建阳气象雷达站傅伟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建阳气象雷达站 福建省建阳气象雷达站赖荣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建阳气象雷达站 福建省建阳气象雷达站冯晋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福建省龙岩市气象局 福建省建阳气象雷达站
- [2] 陕西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尺度及雷达观测分析[J]. 高原气象 , 2013, (01) : 278 - 289潘留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张宏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 不详王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周毓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侯建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张健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不详 不详
- [3] 安徽龙卷发生的环境条件和临近预警[J]. 高原气象, 2012, (06) : 1721 - 1730姚叶青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安徽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郝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李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刘高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邱学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余金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刘远永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中国气象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4] 超强台风“圣帕”引发温州类龙卷的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12, 31 (01) : 231 - 238郑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温州市气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钟建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温州市气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张灵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温州市气象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5] 一次山区龙卷的双部雷达回波监测分析[J]. 高原气象, 2011, 30 (06) : 1701 - 1708李延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秦皇岛气象台 河北秦皇岛气象台孙丽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秦皇岛气象台 河北秦皇岛气象台杨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承德市气象台 河北秦皇岛气象台
- [6] 一次致灾冰雹的超级单体风暴雷达回波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2011, 30 (06) : 1681 - 1689赵俊荣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石河子气象局郭金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石河子气象局杨景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石河子气象局杨建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新疆石河子气象局
- [7] “090723”强降水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及强风原因分析[J]. 高原气象, 2011, (06) : 1690 - 1700王福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气象台 河北省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河北省气象台裴宇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气象台 河北省气象台杨晓亮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气象台 河北省气象台李宗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北省气象台 河北省气象台俞小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 河北省气象台
- [8] 济南地区超级单体强度和流场结构分析[J]. 高原气象, 2011, 30 (02) : 489 - 497刁秀广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气象台 山东省气象台杨传凤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气象台 山东省气象台李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气象台 山东省气象台高慧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气象台 山东省气象台孙殿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烟台市气象局 山东省气象台朱君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气象台 山东省气象台
- [9] 重庆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综合分析[J]. 高原气象, 2010, (06) : 1556 - 1564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周毓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重庆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唐余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重庆市气象局气候中心 重庆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李轲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重庆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重庆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
- [10] 强龙卷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分析与预警研究[J]. 高原气象, 2009, 28 (03) : 617 - 625郑媛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安徽省气象台朱红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安徽省气象台方翔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安徽省气象台张雪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安徽省气象台方翀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安徽省气象台姚晨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安徽省气象台郝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安徽省气象台 安徽省气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