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盆地澧县凹陷第四纪沉积特征与古地理演化

被引:14
作者
柏道远 [1 ,2 ]
高峰 [1 ]
马铁球 [1 ]
王先辉 [1 ]
彭云益 [1 ]
李纲 [1 ]
周柯军 [1 ]
机构
[1] 湖南省地质调查院
[2]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关键词
澧县凹陷; 第四纪沉积; 古地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澧县凹陷内第四系厚度达200m左右,由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沉积和全新统组成。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沉积除顶部为粘土外,主体为砾石层,在凹陷中央夹粉砂、细砂和少量粘土。全新统分布于凹陷南部,为湖冲积粘土。早更新世澧县凹陷区断陷沉降,于河道和冲积扇环境下接受沉积;中更新世凹陷逐渐扩张,沉积范围扩展至凹陷外缘,凹陷主体部位自边缘向中央依次为冲积扇和扇前浅湖环境。中更新世中后期因盆地扩张,自凹陷中央至边缘地带均为静水湖泊环境。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凹陷及周缘因构造抬升而遭受剥蚀而缺失沉积。全新世凹陷南部受澧水及区域湖面上升影响而发育湖冲积沉积。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1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洞庭湖古湖滨砾石层的发现及意义 [J].
李长安 ;
张玉芬 ;
皮建高 ;
莫多闻 ;
张国良 .
第四纪研究, 2006, (03) :491-492
[2]   洞庭盆地第四纪红土地层及古气候研究 [J].
来红州 ;
莫多闻 ;
李新坡 .
沉积学报, 2005, (01) :130-137
[3]   洞庭盆地红土地层中网纹的成因探讨 [J].
来红州 ;
莫多闻 ;
李新坡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2) :240-248
[4]   构造沉降和泥沙淤积对洞庭湖区防洪的影响 [J].
来红州 ;
莫多闻 .
地理学报, 2004, (04) :574-580
[5]   洞庭湖演变趋势探讨 [J].
来红州 ;
莫多闻 ;
苏成 .
地理研究, 2004, (01) :78-86
[6]   洞庭湖历史时期环境研究 [J].
杜耘 ;
殷鸿福 .
地球科学, 2003, (02) :214-218
[7]   构造沉降对近代洞庭湖区演变的贡献——答李春初先生对《洞庭湖地质环境系统分析》的质疑 [J].
梁杏 ;
张人权 ;
皮建高 ;
张国梁 .
海洋与湖沼, 2001, (06) :690-696
[8]   洞庭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变的初步分析 [J].
皮建高 ;
张国梁 ;
梁杏 ;
张人权 .
地质科技情报, 2001, (02) :6-10
[9]   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 [J].
梁杏 ;
张人权 ;
皮建高 ;
张国梁 ;
孙锡良 .
地质科技情报, 2001, (02) :11-14
[10]   洞庭湖区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初步探讨 [J].
张人权 ;
梁杏 ;
张国梁 ;
皮建高 .
地质科技情报, 2001, (02)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