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坳陷中区新生代断裂系统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21
作者
何书 [1 ]
杨桥 [2 ]
漆家福 [2 ]
王家鼎 [1 ]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断裂系统; 构造样式; 断层位移; 成因分析; 新生代伸展; 黄骅坳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54 [地质力学研究方法与模拟试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断裂是黄骅坳陷新生代主要构造变形类型,对该区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本文将黄骅坳陷中区的断裂划分为6个系统,并综合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每一断裂系统至少有一条主干基底断层,发育在该断层上、下盘的次级断层以不同形式与主干基底断层组合在一起,其剖面上的构造样式和平面上的构造组合显示了该断裂系统在新生代的运动学特征。在系统分析黄骅坳陷中区新生代断裂系统的断层组合、构造样式、主干断层位移方式及生长史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背景、伸展边界条件及断层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该区断裂系统的形成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构造背景下存在的伸展边界控制了整个黄骅坳陷中区新生代断裂系统总的构造格局,系统中主要断层走向与伸展边界近于平行。这进一步证实了区内右旋走滑作用与伸展作用的相互耦合,致使断层沿走滑构造带出现转向或中断。各断裂系统之间及系统内部断层间的运动学关系表明黄骅坳陷古近纪受两个构造动力控制,一是地幔热作用引起岩石圈北西—南东向引张作用,二是北北东向深断裂带的右旋剪切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33 / 545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走滑拉分—裂陷盆地伸展量、沉降量估算 [J].
曹忠祥 .
地质科学 , 2008, (01) :65-81
[2]   辽河坳陷滩海月东油田新近系馆陶组底界研究附视频 [J].
崔向东 ;
王仁厚 ;
石敦久 ;
袁清秋 ;
马宏斌 .
地质科学, 2007, (03) :455-468
[3]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多元控油—主元成藏”特征 [J].
刘震 ;
赵阳 ;
杜金虎 ;
肖伟 ;
金博 ;
许晓明 ;
梁全胜 ;
郝琦 .
地质科学, 2006, (04) :612-635
[4]   济阳坳陷断裂活动和CO2气藏的关系研究 [J].
邱隆伟 ;
王兴谋 .
地质科学, 2006, (03) :430-440
[5]   渤海中部郯庐断裂带的近期活动与渤海新近纪新生断裂 [J].
高祥林 .
地质科学, 2006, (02) :355-364
[6]   歧口凹陷沙河街组成岩史分析和成岩阶段预测附视频 [J].
肖丽华 ;
孟元林 ;
牛嘉玉 ;
王志国 ;
殷秀兰 ;
祝文亮 ;
张连雪 ;
王昕 .
地质科学, 2005, (03) :346-362
[7]   济阳坳陷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及其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作用 [J].
刘震 ;
戴立昌 ;
赵阳 ;
许晓明 ;
张善文 ;
蔡进功 .
地质科学, 2005, (01) :1-15
[8]   黄骅盆地海岸线两侧构造线不连续之成因分析 [J].
樊敬亮 ;
漆家福 ;
高爱华 ;
曾钱帮 .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2004, (03) :53-57
[9]   陆相伸展盆地强伸展期沉积格架与断块翘倾分析——以冀中坳陷廊固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为例 [J].
杨明慧 ;
刘池阳 ;
孙冬胜 ;
崔永谦 ;
不详 .
地质科学 , 2004, (02) :178-190
[10]   渤海湾新生代盆地的两种构造系统及其成因解释 [J].
漆家福 .
中国地质, 2004, (01) :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