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潍坊断裂带新生代走滑拉分—裂陷盆地伸展量、沉降量估算

被引:41
作者
曹忠祥
机构
[1] 不详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项目管理部
[3] 不详
关键词
营口—潍坊断裂带; 伸展量; 沉降量; 右行走滑; 构造迁移; 新生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应用通过营口—潍坊断裂带及相关新生代盆地的地震剖面,采用专业软件分别计算了潍北凹陷、青东凹陷、莱州湾凹陷、黄河口凹陷、渤中凹陷、渤东凹陷、辽中凹陷和辽东凹陷的伸展量及构造沉降量,表明虽然同受断裂带走滑和软流圈上涌控制,但不同区段新生代伸展作用方向、主要发生时间和强度都有差别。南段是南北方向伸展,伸展作用主要发生在古新-始新世孔店组—沙河街组三段沉积时期;中段渤中—辽东湾南部地区具有多向伸展特征,近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伸展作用最为强烈,主要伸展作用发生在中-晚始新世、渐新世和新近纪,特别是以新近纪强烈伸展作用区别于其它地区;北段即辽东湾中-北部地区主要是北西—南东方向伸展,主要伸展活动发生在中始新世沙河街组三段和渐新世东营组沉积时期。文章总结了4种不同类型的沉降,指出新生代的构造活动随时间有自南向北推移和自两侧向中间迁移的规律,提出不同方向断裂带的活化和新近纪北东东向新生构造的形成是裂陷强度向中间迁移并产生4种不同沉降类型盆地的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81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26 条
[1]   辽河坳陷滩海月东油田新近系馆陶组底界研究附视频 [J].
崔向东 ;
王仁厚 ;
石敦久 ;
袁清秋 ;
马宏斌 .
地质科学, 2007, (03) :455-468
[2]   胶莱盆地白垩纪构造应力场与转换机制 [J].
任凤楼 ;
张岳桥 ;
邱连贵 ;
柳忠泉 ;
王大华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7, (02) :157-167
[3]   试论郯城—庐江断裂带的形成、演化及其性质 [J].
吴根耀 ;
梁兴 ;
陈焕疆 .
地质科学, 2007, (01) :160-175
[4]   鄱阳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史 [J].
梁兴 ;
叶舟 ;
吴根耀 ;
郑华平 ;
徐克定 ;
张廷山 ;
刘家铎 .
地质科学, 2006, (03) :404-429
[5]   济阳地区埕岛—垦东构造带中生代的逆冲断层及其与郯庐断裂带的关系 [J].
张克鑫 ;
漆家福 ;
林会喜 .
地质科学, 2006, (02) :270-277+290
[6]   渤海中部郯庐断裂带的近期活动与渤海新近纪新生断裂 [J].
高祥林 .
地质科学, 2006, (02) :355-364
[7]   赣江断裂带中生代的演化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J].
梁兴 ;
吴根耀 .
地质科学, 2006, (01) :64-80
[8]   郯庐断裂带古新世—早始新世左旋走滑活动的反射地震证据 [J].
韩文功 ;
季建清 ;
王金铎 ;
于建国 ;
张新钰 ;
余绍立 .
自然科学进展, 2005, (11) :1383-1388
[9]   东营凹陷盐底辟作用与中央隆起带断裂构造成因 [J].
于建国 ;
李三忠 ;
王金铎 ;
王新红 ;
路慎强 .
地质科学, 2005, (01) :55-68
[10]   走滑构造体系盆山耦合与区带分析 [J].
刘和甫 ;
李晓清 ;
刘立群 ;
廖群山 .
现代地质, 2004, (02) :13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