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动态

被引:62
作者
高长春 [1 ]
刘贤赵 [1 ,2 ]
李朝奎 [2 ]
张勇 [1 ]
余光辉 [1 ]
宿庆 [3 ]
田艳林 [1 ]
机构
[1] 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2] 湖南科技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3] 湖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关键词
碳排放; 时空动态; LISA时间路径; 标准差椭圆; 时空跃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4 [人类、资源、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F206 [能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摘要
CO2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基于IPCC提供的参考方法,在对中国大陆30个省区(不含西藏)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估算的基础上,运用ESTDA框架,通过ESDA、LISA时间路径、时空跃迁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时空耦合的角度分析了1995-2014年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格局动态性。结果表明:(1)近20年来中国省域碳排放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碳排放空间差异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2)LISA时间路径分析显示,中国大部分省区的局部空间结构具有较强的稳定性,1995-2001年和2002-2014年2个时段相对长度都小于平均长度的省区均为18个,大部分南方省区在空间依赖方向上的波动性呈增强趋势,而北方大多数省区则保持相对稳定;(3)出现协同运动的省区由1995-2001年的13个下降到2002-2014年的10个,表明中国碳排放空间格局具有一定的空间整合性,但呈减弱趋势;(4)中国省域碳排放的局部空间关联模式和集聚特征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表现为一定的路径依赖或空间锁定特征;(5)碳排放重心在113.739°114.324°E、34.475°35.036°N之间变动,整体上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趋势。中国碳排放空间分布呈东北—西南格局,且有逐步向正北—正南转变的趋势。中国碳减排的重点是加快发展清洁能源与提高能效并重,优化能源结构和促进各省区产业结构转型,制定差异化的省域碳减排政策,建立碳交易制度。
引用
收藏
页码:747 / 75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 [21]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
    渠慎宁
    郭朝先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2) : 10 - 15
  • [22] 中国区域碳排放研究
    刘占成
    王安建
    于汶加
    李铭
    [J]. 地球学报, 2010, 31 (05) : 727 - 732
  • [23] 中国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与减排途径分析
    张雷
    黄园淅
    李艳梅
    程晓凌
    [J]. 资源科学, 2010, 32 (02) : 211 - 217
  • [24] 上海市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
    赵敏
    张卫国
    俞立中
    [J]. 环境科学研究, 2009, 22 (08) : 984 - 989
  • [25]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联分析及比较
    谭丹
    黄贤金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8, (03) : 54 -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