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第三纪以来中国古环境的特征及其发展历史

被引:16
作者
刘东生
丁梦林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2] 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第三纪; 古环境; 古气候; 地质环境; 青藏高原隆起; 上新世; 动物区系; 动物群;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祝贺袁复礼教授从事地质工作六十周年,感谢他对中国第四纪地质和古环境研究的教导和启迪。 一、中国现代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环境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必须注意保护环境和维护生态平衡。现代中国的自然环境因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动植物、土壤等因素的差异而不同,而这些因素的形成无一不具有其历史根源,因此环境各因素的发展对于环境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地质历史的发展来看,现代东亚环境的轮廓基本上形成于新生代中期,因此研究中国晚第三纪以来古环境及其发展过程对于认识和保护现代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1]  
第三届全国第四纪学术会议论文集[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第四纪研究委员会 编, 1982
[12]  
华南沿海第四纪地质[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海洋地质研究室编, 1978
[13]   关于大熊猫种的划分、地史分布及其演化历史的探讨 [J].
王将克 .
动物学报, 1974, (02) :191-201
[14]   珠穆朗玛峰地区新构造运动 [J].
杨理华 ;
刘东生 .
地质科学, 1974, (03) :209-220
[15]   希夏邦马峰高山栎化石层的发现及其在植物学和地质学上的意义 [J].
徐仁 ;
陶君容 ;
孙湘君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73, (01) :103-119
[16]   希夏邦马峯地区科学考察初步报告 [J].
施雅风 ;
刘东生 .
科学通报 , 1964, (10) :928-938
[17]   西藏高原对于东亚大气环流及中国天气的影响 [J].
叶笃正 ;
顾震潮 .
科学通报, 1955, (06) :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