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月东北冷涡持续活动及强度特征

被引:9
作者
刘刚 [1 ,2 ,3 ]
王宁 [4 ]
秦玉琳 [4 ]
曹玲 [5 ]
褚曲成 [6 ]
姚瑶 [4 ]
机构
[1]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 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开放实验室
[3]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4] 吉林省气象台
[5] 吉林省气象服务中心
[6] 扬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关键词
东北冷涡; 持续活动; 冷涡指数; 强度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45 [中小尺度天气现象];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1960-2012年5-6月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基于冷涡经典定义,采取客观识别方法检索东北冷涡活动过程,根据东北冷涡活动时空变化特征给出东北冷涡持续活动过程标准,通过冷涡强度指数进行定量化分析,该指数对冷涡持续活动过程具有较好表征意义。冷涡活动强对应5月乌拉尔山阻塞高压、贝加尔湖阻塞高压和6月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活动频繁。通过强弱指数年合成,得到6月强指数年冷涡系统较深厚,集中于对流层中高层,冷心结构明显,具有一定大气斜压特征;高层存在冷中心,低层有冷空气活动,中高层西风带呈明显的上游分流和下游汇合特征,分汇流之间呈东北高、西南低的偶极子阻塞形势;弱指数年冷涡系统较浅薄,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低层,冷心结构不明显,不存在阻塞形势。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5~8月东北冷涡客观识别分类及北半球大气环流特征分析 [J].
刘刚 ;
廉毅 ;
颜鹏程 ;
曾宇星 ;
杨旭 ;
曹玲 .
地理科学, 2015, 35 (08) :1042-1050
[2]   东北冷涡背景下一次龙卷过程的观测分析 [J].
王宁 ;
王婷婷 ;
张硕 ;
慕秀香 ;
杨秀峰 .
应用气象学报, 2014, (04) :463-469
[3]   亚洲阻塞高压分类及其与东北冷涡活动和东北夏季低温的联系 [J].
刘刚 ;
沈柏竹 ;
廉毅 ;
李尚锋 ;
曹玲 ;
刘平 .
地理科学, 2012, 32 (10) :1269-1274
[4]   东北冷涡活动的季节内振荡特征及其影响 [J].
刘慧斌 ;
温敏 ;
何金海 ;
张人禾 .
大气科学 , 2012, (05) :959-973
[5]   中国夏季东北冷涡强度的定量化分析 [J].
杨涵洧 ;
封国林 ;
沈柏竹 ;
支蓉 .
大气科学 , 2012, (03) :487-494
[6]   影响东北初夏和盛夏降水年际变化的环流特征分析 [J].
沈柏竹 ;
林中达 ;
陆日宇 ;
廉毅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 41 (03) :402-412
[7]   初夏东北冷涡活动异常与北半球环流低频变化 [J].
廉毅 ;
布和朝鲁 ;
谢作威 ;
沈柏竹 ;
李尚锋 .
大气科学, 2010, 34 (02) :429-439
[8]   一次引发暴雨的东北低涡的涡度和水汽收支分析 [J].
乔枫雪 ;
赵思雄 ;
孙建华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7, (03) :397-412
[9]   东北冷涡的“气候效应”及其对梅雨的影响 [J].
何金海 ;
吴志伟 ;
江志红 ;
苗春生 ;
韩桂荣 .
科学通报, 2006, (23) :2803-2809
[10]   东北冷涡持续活动时期的北半球500 hPa环流特征分析 [J].
刘宗秀 ;
廉 毅 ;
高枞亭 ;
孙 力 ;
沈柏竹 .
大气科学, 2002, (03) :361-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