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压力下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研究

被引:50
作者
谢振江 [1 ]
李明顺 [2 ]
李新海 [2 ]
张世煌 [2 ]
机构
[1] 唐山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2]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 杂交种; 产量; 农艺性状;
D O I
10.13597/j.cnki.maize.science.2007.04.026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近40年25个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与产量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偏向关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密度下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个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不同。在低密度下,千粒重>病株率>行粒数>穗行数>穗位高>空秆率;在中密度下,千粒重>株高>行粒数>空秆率>倒伏率>穗行数>出籽率;在高密度下,千粒重>空秆率>穗位高>行粒数>倒伏率>穗行数>出籽率。在华北地区玉米杂交种选育中,主攻方向是选育千粒重高、耐密、抗倒伏的品种。在保持株高、穗位高、生育期等性状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应重点强调在高密度压力下对倒伏株率和空秆率的选择,优先考虑千粒重的增加,其次是行粒数的增加。
引用
收藏
页码:100 / 10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从品种试验看玉米育种面临的技术问题 [J].
张世煌 ;
孙世贤 .
作物杂志, 2006, (02) :10-12
[2]   河北省夏播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 [J].
周玉芝 ;
段会军 ;
姬惜珠 ;
崔彦宏 ;
周进宝 ;
董晓亮 .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2) :1-4+22
[3]   玉米杂交种主要穗部性状之演变及对育种目标的影响 [J].
柳家友 ;
柏志安 ;
吴伟华 .
玉米科学, 2004, (S2) :3-4
[4]   2003年国家玉米品种区试年会纪要 [J].
孙世贤 .
种子科技, 2004, (03) :29-30
[5]   山东省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演变规律的研究 [J].
史新海 ;
李可敬 ;
孙为森 ;
赵尧先 ;
王金姣 ;
李勇 .
玉米科学, 2000, (02) :33-35+42
[6]   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生育特性演进规律研究Ⅰ产量性状的演进 [J].
胡昌浩 ;
董树亭 ;
王空军 ;
孙庆泉 ;
不详 .
玉米科学 , 1998, (02) :44-48
[7]   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规律的研究 [J].
张泽民 ;
刘丰明 ;
牛云生 ;
于正坦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 1997, (02) :17-21
[8]  
全国农作物审定品种名录[M].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编, 2005
[9]  
中国玉米栽培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才卓等编著, 2004
[10]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 科学出版社 , 唐启义,冯明光著,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