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源治理的本体探究与法治策略

被引:53
作者
曹建军
机构
[1]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诉源治理; 市域社会治理; 多元化纠纷解决; 司法政治职能; 法治策略;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6 [司法制度];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现阶段,"诉源治理"已成为"现象级"的政治词汇与改革术语,其内涵和外延几乎可以跟任何具体案件类型、地域发展目标、部门图景规划等相结合。然而,实务界和理论界对于"诉源治理"的解释却呈现出格局扩张化、概念模糊化、导向同质化、改革口号化的问题。为推动诉源治理的可持续发展与深度化改革,应明确我国诉源治理的本体实质及法治策略。在司法定位上,法院应当扮演辅助者而非主导者角色,"主动融入"不等于"主动出击";在治理内容上,法院需在空间范围、治理层级、治理维度等层面全面介入市域社会治理与县域基层治理,但应当以权利义务关系的确定为基准;在治理方式上,诉源治理应当注重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的"四化要求";在边界划定上,应当以体系化的程序规则明确诉源治理在网格化、强制化、运动化方面的限度。
引用
收藏
页码:92 / 101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诉讼增量做减法 办案质效做加法[N]. 范跃红,龚弹弹.检察日报. 2019 (001)
[12]  
搭建多方参与平台 积极开展诉源治理[N]. 扬凡.人民法院报. 2019 (002)
[13]  
内外并举全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N]. 郭彦.法制日报. 2017 (007)
[14]  
基层法院可借力网格化纠纷调处平台[N]. 李勇.江苏法制报. 2012 (C01)
[15]  
中国法院信息化发展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陈甦, 2020
[16]   我国在线纠纷解决机制发展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出路 [J].
胡晓霞 .
法学论坛, 2017, 32 (03) :97-105
[18]   司法建议制度的现状、定位与完善——以人民法院参与社会治理创新实践为视角 [J].
魏培培 .
山东审判, 2016, 32 (04) :55-59
[19]   论国家治理视角下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 [J].
龙飞 .
法律适用, 2015, (07) :2-12
[20]   论法院的非司法化社会治理 [J].
鲁篱 ;
凌潇 .
现代法学, 2014, 36 (01) :3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