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墙(脉)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6
作者
李元昊 [1 ]
刘池洋 [1 ]
王秀娟 [2 ]
郭正权 [2 ]
机构
[1]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
[2] 不详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砂岩墙(脉); 地震;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笔者详细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野外砂岩墙和岩心砂岩脉的特征,初步阐明了砂岩墙(脉)的形成机制和演化过程:早期沉积的未固结细粒砂岩在后期地震诱发下液化,同时砂体内压力迅速增加,在围岩层的裂隙处闪电般贯入,形成砂岩墙(脉)。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砂岩墙具有构造指示意义,同时对油藏的形成和破坏具有一定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400 / 40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叠合盆地特征及油气赋存条件 [J].
刘池洋 .
石油学报, 2007, (01) :1-7
[2]   鄂尔多斯盆地演化-改造的时空坐标及其成藏(矿)响应 [J].
刘池洋 ;
赵红格 ;
桂小军 ;
岳乐平 ;
赵俊峰 ;
王建强 .
地质学报, 2006, (05) :617-638
[3]   晚中生代—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与鄂尔多斯盆地改造 [J].
张岳桥 ;
廖昌珍 .
中国地质, 2006, (01) :28-40
[4]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部)中生代构造属性 [J].
刘池洋 ;
赵红格 ;
王锋 ;
陈洪 .
地质学报, 2005, (06) :737-747
[5]   桂西北晚古生代地层中的沉积灰岩墙研究进展 [J].
彭阳 ;
胡贵昂 ;
陆刚 ;
章雨旭 ;
乔秀夫 .
地质论评, 2004, (06) :613-619+671
[6]   济阳坳陷古近系震积岩特征 [J].
杨剑萍 ;
王辉 ;
陈世悦 ;
袁静 ;
鄢继华 ;
赵卫卫 .
沉积学报, 2004, (02) :281-287
[7]   桂西北二叠纪灰岩墙(脉)的地震成因解释 [J].
乔秀夫 ;
彭阳 ;
高林志 .
地质通报, 2002, (02) :102-104
[8]   中国大陆地震震源分布特征的初步研究 [J].
汪素云 .
地震研究, 1996, (03) :310-314
[9]  
秦岭造山带与大陆动力学[M]. 科学出版社 , 张国伟等著, 2001
[10]  
沉积构造[M]. 地质出版社 , (英)柯林森(Collinson,J.D.),(英)汤普森(Thompson,D.B.)著,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