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西南地区森林空间格局网格化重建

被引:20
作者
何凡能 [1 ]
李士成 [1 ,2 ]
张学珍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关键词
森林空间格局; 网格化重建; 西南地区; 历史时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基于遥感土地利用数据和全球潜在植被数据,确定了中国西南地区土地垦殖前森林植被可能的分布范围,并通过量化地形(海拔、坡度)和气候生产潜力(光照、温度、水分)与农林地分布间的关系,构建了土地宜垦性评估模型和历史森林面积网格化分配模型,重建了清代西南地区5个时点、分辨率为10 km×10 km的森林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本文设计的森林空间格局网格化重建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森林变迁历史过程的基本特征;②西南地区森林覆被率从雍正二年(1724年)的54.7%下降至宣统三年(1911年)的27.8%,其减少地区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云南中南部以及贵州大部;③从网格占比的变化趋势看,1724-1911年,西南地区森林覆被率小于10%的网格占比上升了约31个百分点,而覆被率大于80%的网格占比则下降了约13个百分点。
引用
收藏
页码:260 / 269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清代西南地区耕地空间格局网格化重建 [J].
李士成 ;
何凡能 ;
陈屹松 .
地理科学进展, 2012, 31 (09) :1196-1203
[2]   中国东北地区17世纪后期的自然植被格局 [J].
张学珍 ;
王维强 ;
方修琦 ;
叶瑜 ;
李蓓蓓 .
地理科学, 2011, 31 (02) :184-189
[3]  
Accuracy assessment of global historical cropland datasets based on regional reconstructed historical data——A case study in Northeast China[J]. LI BeiBei1, FANG XiuQi1,2, YE Yu1 & ZHANG XueZhen2 1 School of Geography,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China;2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 2010(11)
[4]   近500年来长江上游亚热带山地中低山植被的演替 [J].
蓝勇 .
地理研究, 2010, 29 (07) :1182-1192
[5]   Cropland cover change in Northeast China during the past 300 years [J].
Ye Yu ;
Fang XiuQi ;
Ren YuYu ;
Zhang XueZhen ;
Chen Li .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D-EARTH SCIENCES, 2009, 52 (08) :1172-1182
[6]   300年来中国森林的变化(英文) [J].
何凡能 ;
葛全胜 ;
戴君虎 ;
饶玉娟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08, (01) :59-72
[7]   中国传统农区历史耕地数据网格化方法 [J].
林珊珊 ;
郑景云 ;
何凡能 .
地理学报, 2008, (01) :83-92
[8]   中国东部地区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的历史演变 [J].
张洁 ;
陈星 .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 (05) :544-555
[9]  
Spatiotemporal dynamics of reclamation and cultivation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in parts of China during the last three centuries[J]. GE Quansheng 1, DAI Junhu 1*, HE Fanneng 1, ZHENG Jingyun 1, MAN Zhimin 2 and ZHAO Yun 2(1.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2. Center for Historical Geographic Studies,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China).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 2004(07)
[10]   历史地理学信息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J].
王均 ;
陈向东 .
地理科学进展, 2001, (02) :13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