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龄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及其分配

被引:38
作者
吴鹏飞 [1 ]
朱波 [1 ]
刘世荣 [2 ]
王小国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碳储量; 林龄; 桤-柏混交林; 川中丘陵区;
D O I
10.13287/j.1001-9332.2008.0284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选取代表性的10、15、20和25年生桤(Alnus cremastogyne)-柏(Cupressus funebris)混交林及由桤-柏混交林演替而来的30年生纯柏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川中丘陵区人工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动态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桤-柏混交林的植被碳储量在1030年间持续增加,30年时达到52.40t.hm-2,5个林龄中乔木层碳储量所占比例均在85.59%以上;桤-柏混交林的土壤碳储量(040cm)在1015年间显著增加(P<0.05),15年时达最大值84.79t.hm-2,1525年间显著下降(P<0.05),2530年间趋于稳定(P>0.05);桤-柏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在15年时达最大值118.13t.hm-2,1525年间缓慢下降,2530年间有所增加;植被碳储量所占比例在1030年间持续增加,土壤碳储量则相反.与我国其他类型人工林相比,桤-柏混交林的碳储量偏低.
引用
收藏
页码:1419 / 142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中国典型丘陵区人口密集乡村景观的土壤碳氮磷分布特征 [J].
焦加国 ;
杨林章 ;
武俊喜 ;
李辉信 ;
EC Ellis .
应用生态学报, 2007, (07) :1471-1478
[2]   人工柳杉林生物量及其土壤碳动态分析 [J].
段文霞 ;
朱波 ;
刘锐 ;
陈实 ;
周玉平 ;
陈放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7, (02) :55-59
[3]   千烟洲人工林主要树种地上生物量的估算 [J].
李轩然 ;
刘琪璟 ;
陈永瑞 ;
胡理乐 ;
杨风亭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8) :1382-1388
[4]   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 [J].
康冰 ;
刘世荣 ;
张广军 ;
常建国 ;
温远光 ;
马姜明 ;
郝文芳 .
生态学报, 2006, (05) :1320-1329
[5]   杉木、火力楠纯林及其混交林生态系统C、N贮量 [J].
黄宇 ;
冯宗炜 ;
汪思龙 ;
冯兆忠 ;
张红星 ;
徐永荣 .
生态学报, 2005, (12) :3146-3154
[6]   六种人工针叶幼林下地表苔藓植物生物量与碳贮量 [J].
包维楷 ;
雷波 ;
冷俐 ;
不详 .
应用生态学报 , 2005, (10) :1817-1821
[7]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生物量的动态特征和预测模型 [J].
林开敏 ;
洪伟 ;
俞新妥 ;
黄宝龙 .
林业科学, 2001, (S1) :99-105
[8]   桤柏混交林的氮素积累与生物循环 [J].
石培礼 ;
杨修 ;
钟章成 .
生态学杂志, 1997, (05) :15-19+38
[9]   桤柏混交林种群生物量动态与密度调节 [J].
石培礼 ;
杨修 ;
钟章成 .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4) :341-346
[10]   四川桤柏混交林生物量的研究 [J].
石培礼,钟章成,李旭光 .
植物生态学报, 1996, (06) :524-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