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潮湿环境下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结构模式——以塔里木盆地奥陶系为例

被引:30
作者
黄成毅 [1 ]
邹胜章 [2 ]
潘文庆 [1 ]
夏日元 [2 ]
刘静江 [1 ]
唐建生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 缝洞系统; 油藏岩溶模式; 古岩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岩溶发育的气候条件是决定碳酸盐岩油气田储集空间和运移通道类型的主要因素,溶缝和溶洞是古潮湿环境下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发育的产物。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北缘奥陶系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岩溶发育特征的调查与分析,掌握了溶缝与溶洞的发育分布规律,认为溶洞与裂缝并不是孤立分布的,溶洞与周边有成因联系的影响带(裂缝密集发育带)一起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缝洞系统,从而构成了良好的缝洞型储集层。将溶洞与裂缝有机的结合起来,建立了碳酸盐岩风化壳储集体的非均质分布模型——缝洞型油气藏结构模式,并提出将裂缝和溶洞比较集中的彼此互相连通的区域作为油元来研究,有利于从宏观上认识缝洞型油气藏的实质。
引用
收藏
页码:250 / 25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塔里木盆地石油地质研究新进展和油气勘探主攻方向 [J].
孙龙德 ;
周新源 ;
王国林 .
地质科学, 2005, (02) :167-178
[2]   塔里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5次构造事件及其石油地质学意义 [J].
罗金海 ;
周新源 ;
邱斌 ;
尹宏 ;
李建立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5, (01) :18-22
[3]   新疆塔里木盆地塔河油田奥陶系古洞穴型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其受控因素 [J].
肖玉茹 ;
王敦则 ;
沈杉平 .
现代地质, 2003, (01) :92-98
[4]   碳酸盐岩缝洞系统研究现状与展望 [J].
陈清华 ;
刘池阳 ;
王书香 ;
李琴 ;
王绍兰 ;
肖红平 ;
张凤歧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2, (02) :196-202
[5]   新疆塔河油田下奥陶统碳酸盐岩缝洞型油气藏特征 [J].
张希明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1, (05) :17-22+15
[6]   塔河油田性质和塔里木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方向 [J].
张抗 .
石油学报, 2001, (04) :1-6+9
[7]   塔里木盆地典型海相成因天然气藏成藏模式 [J].
王红军 ;
周兴熙 .
石油学报, 2001, (01) :14-18+7
[8]   初论碳酸盐岩网络状油气藏──以塔里木盆地轮南奥陶系潜山油气藏为例 [J].
周兴熙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3) :5-8+109
[9]   塔中Ⅰ号断裂带奥陶系灰岩裂缝特征探讨 [J].
邬光辉 ;
李建军 ;
卢玉红 .
石油学报, 1999, (04) :27-31+4
[10]   储层裂缝研究的新方法声发射实验 [J].
郑荣才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998, (03)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