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0日广东信宜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

被引:14
作者
徐明 [1 ]
黄治勇 [1 ]
高琦 [2 ]
机构
[1]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
[2] 武汉中心气象台
关键词
特大暴雨; 中尺度对流系统; 雷达TREC风; 列车效应;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NCEP/CFSR 0.5°×0.5°再分析资料、FY-2G卫星TBB云图资料、华南雷达拼图、雷达TREC风等资料,对2016年5月20日广东信宜特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信宜特大暴雨过程中强降水持续近8 h,平均每小时雨量超过50 mm,1 h最大雨强出现在中午12时(北京时,下同),达132.8 mm。(2)对流层高层250 h Pa一直维持强辐散区,500 h Pa中低纬低槽以及925 h Pa低涡缓慢移动、超低空暖湿急流不断增强等有利的大气环流背景是强降水得以维持的原因。强烈的垂直上升运动,有利的大气不稳定状态以及水汽辐合条件是信宜出现极端强降水的诱因之一。(3)稳定的大气环流背景使云顶亮温(TBB)≤-52℃的中尺度对流云团和云顶亮温(TBB)≤-72℃的对流活动中心在信宜上空长时间维持,进而引发特大暴雨过程。(4)特大暴雨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先发生于两条回波带的交汇处,然后产生在东西向的带状回波上。强降水回波较长时间不断地经过,产生"列车效应",是导致信宜特大暴雨的主要原因。(5)40 d Bz以上回波都在-10℃层、甚至0℃层高度以下,最强回波中心在2 km高度附近,这种质心较低的对流降水系统,降水效率较高,有利于暴雨增强。回波顶高发展到19 km,-10℃以上存在一个深厚的冰相增长带,有利于形成大量的冰晶或霰粒子及冰晶淞附成大冰晶,降落时形成大雨滴,导致暴雨瞬时强度大。(6)雷达TREC风场显示,特大暴雨发生在喇叭口地形附近、超低空急流的左侧、中尺度辐合线上和中尺度低涡中心附近。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4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 [1] 江西一次特大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对比分析
    汪小康
    赵玉春
    王晓芳
    廖移山
    徐明
    [J]. 高原气象 , 2016, (01) : 143 - 157
  • [2] 一次副热带高压边缘上大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支树林
    陈娟
    包慧濛
    [J]. 气象, 2015, 41 (10) : 1203 - 1214
  • [3] 由河南“75·8”特大暴雨引发的思考
    李泽椿
    谌芸
    张芳华
    孙军
    王月冬
    符娇兰
    于超
    [J].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5, 38 (03) : 1 - 12
  • [4] 一次陕西关中强暴雨中尺度系统特征分析
    慕建利
    李泽椿
    谌芸
    陈雪珍
    [J]. 高原气象, 2014, 33 (01) : 148 - 161
  • [5] 导致“7.21”特大暴雨过程中水汽异常充沛的天气尺度动力过程分析研究
    廖晓农
    倪允琪
    何娜
    宋巧云
    [J]. 气象学报, 2013, 71 (06) : 997 - 1011
  • [6] 2010年长江中游梅雨期β中尺度系统环境特征的分析
    王晓芳
    汪小康
    徐桂荣
    [J]. 高原气象 , 2013, (03) : 750 - 761
  • [7] 一次冷涡发展阶段大暴雨过程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研究
    钟水新
    王东海
    张人禾
    刘英
    [J]. 高原气象, 2013, 32 (02) : 2435 - 2445
  • [8] 北京721特大暴雨极端性分析及思考(一)观测分析及思考
    谌芸
    孙军
    徐珺
    杨舒楠
    宗志平
    陈涛
    方翀
    盛杰
    [J]. 气象, 2012, 38 (10) : 1255 - 1266
  • [9] 2008年“7.22”襄樊特大暴雨的天气学机理分析及地形的影响
    廖移山
    冯新
    石燕
    王仁乔
    李俊
    闵爱荣
    [J]. 气象学报, 2011, 69 (06) : 945 - 955
  • [10] 梅雨期一个伴有前导层状降水对流线的结构特征
    王晓芳
    胡伯威
    李红莉
    崔春光
    [J]. 高原气象, 2011, 30 (04) : 1052 - 1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