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选粳稻BT型同质恢复系农艺和品质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被引:18
作者
李建红
洪德林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江苏南京
关键词
粳稻; 新选BT型同质恢复系; 非同质恢复系;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配合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4个粳稻BT型不育系和5个新选粳稻BT型同质恢复系及4个非同质恢复系通过NCⅡ设计共配36个组合,对杂种一代8个农艺性状和10个品质性状的表现及亲本的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除播抽历期、千粒重和单株有效穗3性状外,同质恢复系所配杂种的其他农艺性状与非同质恢复系所配杂种相比均有所降低,但就单株产量而言,同质恢复系与非同质恢复系差异不显著,同质恢复系所配杂种的农艺性状更加协调。(2)从品质性状的平均表现看,与非同质恢复系相比,同质恢复系增加杂种F1的糙米率1.07%,粒宽0.08mm,差异极显著;提高杂种精米率0.83%和整精米率0.74%,降低杂种垩白米率0.46%和垩白度0.54%,但差异不显著;同质恢复系改善了杂种的糙米率和粒宽。(3)在农艺性状上,一般配合力好的不育系是4016A和镇稻88A,恢复系是六千辛R、C418和湘晴;在品质性状上,一般配合力好的不育系是4016A和青空A,恢复系是6427R、武育粳3R和六盐189R;综合农艺和品质性状,4016A和镇稻88A是较优的不育系亲本,6427R、六盐189R和湘晴是较优的恢复系亲本。(4)农艺性状优良的组合是4016A/773021、越光A/C418和镇稻88A/C418;品质性状优良的组合是4016A/3726R、4016A/六千辛R和青空A/HP122;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是4016A/武育粳3R、4016A/湘晴和镇稻88A/6427R。
引用
收藏
页码:851 / 85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新选粳稻BT型不育系主要农艺及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J].
李建红 ;
洪德林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4) :11-16
[2]   不同生态类型间杂交粳稻品质性状及其遗传分析 [J].
冷燕 ;
洪德林 .
中国水稻科学, 2004, (01) :31-35
[3]   粳稻不同生态类型间F1的杂种优势及其亲本的配合力分析 [J].
洪德林 ;
杨开晴 ;
潘恩飞 .
中国水稻科学, 2002, (03) :19-23
[4]   杂交粳稻与纯系粳稻收获指数比较研究 [J].
洪德林 ;
潘恩飞 ;
陈长青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98, (04) :15-21
[5]   粳稻BT型同质恢和非同质恢育性恢复力及后代经济性状研究 [J].
洪德林 .
江苏农业科学, 1998, (05) :2-7
[6]   籼粳杂交稻米品质性状的遗传分析 [J].
徐辰武 ;
张爱红 ;
朱庆森 .
作物学报, 1996, (05) :530-534
[7]   粳型杂交水稻育种的进展 [J].
杨振玉 .
杂交水稻, 1994, (Z1) :46-49
[8]   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研究——Ⅰ.粳稻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地理分布 [J].
洪德林 ;
汤玉庚 .
江苏农业学报, 1985, (0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