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进展与走向

被引:18
作者
陈良 [1 ]
张大均 [2 ]
机构
[1] 西南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
[2] 西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健康; 研究; 进展; 走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441 [教学心理学(课堂教育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是:研究思维从消极到积极的转变;研究领域从零散到系统的建构;研究方法从单一到整合的改进。通过对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反思,我们得到了如下认识: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是心理健康研究的基本目标;促进人的心理和谐是心理健康研究的基本价值追求;中国化是心理健康研究的基本方向。
引用
收藏
页码:74 / 7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4 条
[1]  
1992年以来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变迁:一项横断历史研究[J]. 辛自强,张梅.心理学报. 2009(01)
[2]   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整合研究 [J].
张大均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05) :22-28
[3]   美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趋势及启示 [J].
孙晓青 ;
姚本先 ;
王东华 .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8, (06) :414-415+420
[4]   谈大众积极型心理教育 [J].
胡琳丽 .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 (01) :101-103
[5]   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 [J].
刘翔平 ;
曹新美 .
教育研究, 2008, (02) :90-94
[6]   近十年内地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回顾 [J].
师保国 ;
雷雳 .
中国青年研究, 2007, (10) :23-27
[7]   积极心理学在心理评估与干预中的运用 [J].
江雪华 ;
申荷永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7, (01) :99-101
[8]   “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 [J].
林崇德 .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 (01) :1-5
[9]   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 [J].
王登峰 ;
黄希庭 .
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 (01) :1-7
[10]   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考 [J].
王希永 .
中国教育学刊, 2006, (04) :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