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语言的模糊性问题——来自语言经济分析的视角

被引:32
作者
丁建峰
机构
[1] 中山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研究所
关键词
立法语言; 技术性模糊; 策略性模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0-055 [法律语言学];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特征已经成为立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沿着语言经济分析的思路研究这一问题,将会揭示"作为制度的法律语言"的若干规律。立法语言的模糊性可以分为技术性模糊和策略性模糊,前者是基于立法者有限理性而产生的模糊性,后者则是产生于立法者的策略性逐利行为的有意识的语言模糊。技术性模糊是社会的一种次优选择,而策略性模糊则将有损于社会福祉。故而,应当采取有效手段,使立法语言的技术性模糊收敛到合适的区间,而应以必要的手段控制策略性模糊,包括控制部门立法、加强立法监督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9 / 28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The Evolution of Vagueness.[J].Cailin O’Connor.Erkenntnis.2014, 4
[2]   Coordination and learning with a partial language [J].
Blume, A .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2000, 95 (01) :1-36
[3]   口袋罪的时代变迁、当前乱象与消减思路 [J].
于志刚 .
法学家, 2013, (03) :63-78+177
[4]   法律语言本质特征的批判性分析——准确性、模糊性抑或严谨性 [J].
罗士俐 .
北方法学, 2011, (04) :111-120
[5]   语言的经济学分析:一个综述 [J].
张卫国 .
经济评论, 2011, (04) :140-149
[7]   法律语言模糊性的成因探析 [J].
张纯辉 .
河北法学, 2010, 28 (09) :174-177
[8]   语言的经济学与经济学的语言 [J].
韦森 .
东岳论丛, 2009, 30 (11) :5-29
[9]   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及准确运用 [J].
王建 .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6, (02) :125-131
[10]   从法律语言的模糊性到司法结果的确定性 [J].
杜金榜 .
现代外语, 2001, (03) :306-3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