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32 条
黄土高原中部7~2Ma期间古植被变化的分子化石证据——以赵家川剖面为例
被引:20
作者: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孙有斌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

黄永松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Brown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

郭正堂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

安芷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
[2] Department of Geological Sciences,Brown
来源:
关键词:
叶蜡正构烷烃;
赵家川剖面;
红粘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41.74 [黄土地、高原、台地];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植物叶蜡正构烷烃组分能够在地质体中长久保存,并记录历史时期植被变化的信息。本研究通过对黄土高原中部董志塬西峰地区赵家川剖面古土壤中正构烷烃组分的分析,讨论7~2Ma期间黄土高原植被变化的植物叶蜡组分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从7.0Ma至3.4Ma,正构烷烃C31/C27和C31/C29比值处于相对低值的波动范围,范围分别为0.5~1.9和0.6~1.3,表明该时期以木本植物占优势的生态格局;在3.4Ma前后,古土壤中保存的古植被叶蜡正构烷烃组分的C31/C27和C31/C29比值有一个明显的增加,分别从0.8变化到2.9,从0.7变化至1.6,即古生态系统中草本植物的相对比例突然增加;从3.4Ma至2.0Ma,正构烷烃C31/C27和C31/C29比值处于相对高值的波动范围,范围分别为1.7~3.3和1.1~1.6,指示该时期木本植物减少,草本植物增加的生态格局。我们推测这个生态系统的变化可能响应晚新生代3.5Ma左右的中国内陆干旱化,并形成了自此以后黄土高原塬面以草原或森林草原为主的自然生态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806 / 81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2 条
- [1] 临夏盆地新生代沉积物高分辨率岩石磁学记录与亚洲内陆干旱化过程及原因[J]. 第四纪研究, 2007, (06) : 989 - 1000方小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徐先海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宋春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孟庆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鸟居雅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日本京都大学大学院理学研究科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盆地与资源环境研究中心
- [2] 若尔盖高原全新世气候序列的类脂分子化石记录[J]. 第四纪研究, 2007, (01) : 108 - 113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周卫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谢树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3] 洛川黄土剖面末次冰期间冰段弱古土壤(L1SS1)分子化石及其古植被与古环境[J]. 第四纪研究, 2006, (06) : 976 - 984杨明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雷国良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文翔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樊红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凤琴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4] 中新世以来我国季风-干旱环境演化与青藏高原的生长[J]. 第四纪研究, 2006, (05) : 678 - 693安芷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二七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王苏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小科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宋友桂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周卫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曹军骥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李小强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沈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刘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艾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 [5] 甘肃西峰红粘土4.5Ma孢粉记录的植被转变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关系[J]. 地学前缘, 2006, (05) : 342 - 34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裴云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彭淑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泰山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系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6] 甘肃西峰6.2~2.4MaB.P.红粘土中孢粉记录及古植被演化[J]. 第四纪研究, 2005, (04) : 467 - 473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旺罗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彭淑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7] 晚第三纪红黏土成因和沉积环境的生物学证据:蜗牛化石记录[J]. 科学通报, 2004, (13) : 1294 - 129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酒西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早期植被与气候变化[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02) : 107 - 116马玉贞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方小敏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李吉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吴福莉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张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资源环境学院
- [9] 生物标志化合物与相关的全球变化[J]. 第四纪研究, 2003, (05) : 521 - 528谢树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郭建秋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易轶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R.P.Evershed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D.Maddy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F.M.Chambers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 [10] 末次间冰期以来黄土高原的草原植被景观:来自分子化石的证据[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1) : 28 - 35谢树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红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陈发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安成邦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