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布格重力异常研究郯庐断裂构造

被引:31
作者
唐新功 [1 ]
陈永顺 [1 ]
唐哲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2] 中国地震局地壳运动监测工程研究中心
关键词
郯庐断裂; 重力; 莫霍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2.1 [地球的重力场];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使用布格重力资料对郯庐断裂带的中段部分(沂沭断裂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莫霍面及地壳内界面均发生错断,断裂带两侧地壳各界面起伏平缓.该结果与前人的郯庐断裂带是切穿地壳的深大断裂的认识相一致.在郯庐断裂带两侧,地壳结构明显不同,西侧沉积层较薄,平均在5km以下;东侧多数在6km以上;在断裂带中央沉积物最薄,大约为34km.断裂带东侧莫霍面埋深浅,大约为3334km;西侧莫霍面埋深明显增加,达到3638km.反映了莫霍面深度在断裂带附近整体是向西增加的.郯庐断裂带在重力场分布中则表现为一条宽度较大的线性布格重力异常梯度带.
引用
收藏
页码:603 / 610+679 +67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海原活动断裂带的古地震与强震复发规律 [J].
张培震 ;
闵伟 ;
邓起东 ;
毛凤英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8) :705-713
[2]   郯庐断裂带的岩石圈结构及其成因分析 [J].
朱光 ;
宋传中 ;
牛漫兰 ;
刘国生 ;
王勇生 .
高校地质学报, 2002, (03) :248-256
[3]   中国东部大陆地区岩石圈热结构特征 [J].
何丽娟 ;
胡圣标 ;
汪集旸 .
自然科学进展, 2001, (09) :72-75
[4]   中国东部典型地幔岩中包裹体成分研究及意义 [J].
杨晓勇 ;
刘德良 ;
陶士振 .
石油学报, 1999, (01) :27-31+105+4
[5]   郯庐断裂带地温场研究 [J].
白嘉启 ;
王小凤 ;
冯向阳 .
地质力学学报, 1998, (01) :80-90
[6]   中国东部及其邻域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大地构造意义 [J].
郝天珧 ;
刘伊克 ;
段昶 .
地球物理学报, 1997, (05) :677-690
[7]   郯庐断裂带中段及邻区的地热研究 [J].
祖金华,吴乾蕃,廉雨方 .
中国地震, 1996, (01) :43-48
[8]   论中国大陆基底构造 [J].
袁学诚 .
地球物理学报, 1995, (04) :448-459
[9]   华北地区重力场与沉积层构造 [J].
冯锐 ;
郑书真 ;
黄桂芳 ;
王均 ;
严惠芬 ;
张若水 ;
周海南 .
地球物理学报, 1989, (04) :385-398
[10]   利用地震面波研究中国地壳结构 [J].
冯锐 ;
朱介寿 ;
丁韫玉 ;
陈国英 ;
何正勤 ;
杨树彬 ;
周海南 ;
孙克忠 .
地震学报, 1981, (04) :33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