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9 条
两种类型小麦品种分蘖成穗对群体环境的响应与调控
被引:20
作者:

李娜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田奇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谢连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裴艳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李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不详
机构:
[1] 不详
[2]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3] 不详
来源:
关键词:
群体环境;
播种方式;
分蘖潜力;
品种类型;
冬小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探讨不同类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品种分蘖成穗特性及对群体环境的响应,寻求合理播种方式的调控参数,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对两类品种单株稀植与不同播种方式所构成的不同群体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稀植时,两类品种均具有较高的分蘖潜力,中多穗型品种‘济麦20’和‘鲁麦14’单株平均成穗数为40.58和44.34个,大穗型品种‘山农8355’和‘兰考矮早八’为24.33和23.20个,成穗率存在着显著的基因型差异;进入不同播种方式的群体环境后,中多穗型品种每株平均成穗数降至3.37和3.85个,降低率分别为91.70%和91.32%,大穗型品种每株成穗1.82和1.36个,分别降低92.52%和94.14%;证明群体环境对分蘖成穗的影响比遗传因素更强烈,且大穗型品种分蘖成穗特性对群体环境的响应较中多穗型敏感。播种方式可有效地调控群体结构,条播的经济产量显著高于撒播,条播行距配置对产量的影响因品种类型而异;中多穗型行距在23.4-23.9cm、大穗型在16.5-16.9cm时产量最高;撒播和窄行条播可有效地增加单位面积穗数,提高挑旗和灌浆中期群体中、上层的光截获率,而千粒重和穗粒数却随之降低。播种方式对挑旗后群体内部CO2浓度有微弱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289 / 29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行距配置对‘兰考矮早八’小麦后期群体冠层结构及其微环境的影响
[J].
杨文平
;
郭天财
;
刘胜波
;
王晨阳
;
王永华
;
马冬云
.
植物生态学报,
2008, (02)
:485-490

杨文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郭天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王晨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王永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马冬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播种方式对两类小麦品种分蘖成穗及其产量构成的影响
[J].
李娜娜
;
田奇卓
;
裴艳婷
;
谢连杰
;
刘国伟
;
王树亮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7, (03)
:508-513

李娜娜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田奇卓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裴艳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谢连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刘国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3]
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产量形成特点及超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研究
[J].
朱云集
;
郭天财
;
王晨阳
;
崔金梅
;
夏国军
;
刘万代
;
王永华
.
麦类作物学报 ,
2006, (01)
:82-86

朱云集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郭天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王晨阳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崔金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夏国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刘万代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王永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
[4]
行距对超高产小麦冠层结构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J].
吴玉娥
;
郜庆炉
;
薛香
;
梁云娟
;
韩占江
.
河南农业科学,
2005, (09)
:16-20

吴玉娥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

郜庆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

薛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韩占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科技学院
[5]
种植密度对新疆高产棉花群体光合作用、冠层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J].
张旺锋
;
王振林
;
余松烈
;
李少昆
;
房建
;
童文崧
.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2)
:164-171

张旺锋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王振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余松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房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童文崧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数量生态学重点实验室
[6]
不同积温和种植密度对饲用黑麦分蘖动态的影响
[J].
李志坚
;
周道玮
;
胡跃高
.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03)
:413-419

李志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

周道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

胡跃高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
[7]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灌浆期籽粒中与淀粉合成有关的酶活性变化
[J].
高松洁
;
郭天财
;
王文静
;
韩锦峰
.
中国农业科学,
2003, (11)
:1373-1377

高松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郭天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王文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韩锦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
穗数型小麦新品种川农16与大穗型寡分蘖品系H461遗传差异研究初报
[J].
侯永翠
;
郑有良
;
蒲至恩
;
魏育明
;
李伟
.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2)
:94-98

侯永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郑有良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蒲至恩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魏育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李伟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9]
大穗型小麦兰考906分蘖发育的生理特征及其调控
[J].
赵会杰
;
任琴
;
郭天财
;
张秀英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4)
:67-71

赵会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任琴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郭天财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张秀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0]
冬小麦撒播简化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J].
乔蕊清
;
刘新月
;
卫云宗
.
麦类作物学报,
2001, (03)
:84-86

乔蕊清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临汾

刘新月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临汾

卫云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临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