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化理论与汉语方言语法研究

被引:31
作者
刘丹青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方言语法; 语法化; 动态性; 可变性; 异质并存现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7 [方言];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本文指出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两大传统背景——结构主义语法和历史比较语言学分别偏重共时和历时研究,缺乏交汇点,而语法化理论正好为共时和历时建立了沟通的桥梁。文章结合众多实例,分析了语法化理论给汉语方言语法研究所带来的启示,主要是认识到语法是动态的、可变的,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语法单位性质的动态性、可变性和异质并存现象,2、语法范畴的动态性和可变性,3、语法手段的动态性和可变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单数化的类型意义 [J].
陈玉洁 .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8, (05) :39-46
[2]   联系项原则与“里”的定语标记作用 [J].
陈玉洁 .
语言研究, 2007, (03) :69-75
[3]   粤语疑问句末“先”字的句法特点 [J].
邓思颖 .
中国语文, 2006, (03) :225-232+287
[4]   江西石城(高田)方言的完成变调 [J].
温昌衍 .
中国语文, 2006, (01) :54-58
[5]   河南浚县方言的动词变韵 [J].
辛永芬 .
中国语文, 2006, (01) :45-53+96
[6]   类型学与方言学 [J].
刘海燕 ;
Bernd Kortmann .
方言, 2004, (02) :148-157
[7]   动词重叠式VV与V一V的语用差别 [J].
徐连祥 .
中国语文, 2002, (02) :118-122
[8]   《客家话人称代词单数“领格”的语源》读后 [J].
项梦冰 .
语文研究, 2002, (01) :40-45
[9]   “底”由方位词向结构助词的转化 [J].
储泽祥 .
语言教学与研究 , 2002, (01) :31-35
[10]   处所词的领格用法与结构助词“底”的由来 [J].
江蓝生 .
中国语文, 1999, (02) :8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