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化理论与汉语方言语法研究

被引:31
作者
刘丹青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方言语法; 语法化; 动态性; 可变性; 异质并存现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7 [方言];
学科分类号
0501 ; 050103 ;
摘要
本文指出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两大传统背景——结构主义语法和历史比较语言学分别偏重共时和历时研究,缺乏交汇点,而语法化理论正好为共时和历时建立了沟通的桥梁。文章结合众多实例,分析了语法化理论给汉语方言语法研究所带来的启示,主要是认识到语法是动态的、可变的,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1、语法单位性质的动态性、可变性和异质并存现象,2、语法范畴的动态性和可变性,3、语法手段的动态性和可变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06 / 11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1]  
汉语语法化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吴福祥主编, 2005
[12]  
神木方言研究[M]. 中华书局 , 邢向东著, 2002
[13]  
成都方言语法研究[M]. 巴蜀书社 , 张一舟等著, 2001
[14]  
晋方言语法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乔全生著, 2000
[15]  
现代晋语的研究[M]. 商务印书馆 , 侯精一著, 1999
[16]  
当代吴语研究[M]. 上海教育出版社 , 钱乃荣著, 1992
[17]   客家话人称代词单数“领格”的语源 [J].
严修鸿 .
语文研究, 1998, (01) :52-58
[18]   论广州方言虚成分的分类 [J].
施其生 .
语言研究, 1995, (01) :114-123
[19]   论藏缅语语法结构类型的历史演变(续) [J].
孙宏开 .
民族语文, 1992, (06) :54-60+81
[20]   论藏缅语语法结构类型的历史演变 [J].
孙宏开 .
民族语文, 1992, (05)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