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红壤稻田有机碳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

被引:27
作者
余喜初
李大明
柳开楼
黄庆海
叶会财
徐小林
陈明
胡惠文
机构
[1] 江西省红壤研究所,国家红壤改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江西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
关键词
水稻土;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养分; 长期施肥;
D O I
10.13758/j.cnki.tr.2013.04.013
中图分类号
S153.6 [土壤成分];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1981年起设置的水稻土长期施肥定位试验,分析了CK(不施肥)、N(单施氮肥)、NPK(氮磷钾配施)、NPK2(2倍氮磷钾配施)和NPKM(有机无机肥配施)等施肥措施下土壤有机碳的演变规律及其与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全氮、碱解氮、全磷、速效磷、全钾和速效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30年后,各个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均有上升,其中CK、N、NPK、NPK2和NPKM的土壤有机碳在试验30年分别比试验前增加18.95%、17.72%、23.36%、16.92%和32.68%。与CK处理相比,NPK、NPK2和NPKM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平均提高了4.09%、4.03%和25.68%。土壤有机碳含量与水稻产量呈显著相关(P<0.001),相关系数r为0.410,这说明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增加可以促进水稻增产。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养分中的碱解氮、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均表现出极显著相关(P<0.001),相关系数r分别为0.452、0.559和0.487,但是与钾含量相关不显著。这表明:有机无机肥配施可以持续快速提高红壤性水稻土的有机碳含量,同时在有机无机肥配施过程中应适当增施钾肥,从而促进土壤肥力平衡和维持作物高产稳产,实现农业可持续性。
引用
收藏
页码:655 / 66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保障我国“耕地红线”及“粮食安全”十字战略方针 [J].
赵其国 ;
杨劲松 ;
周华 .
土壤, 2011, 43 (05) :681-687
[2]   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有机碳活性和难降解性组分的影响 [J].
陈小云 ;
郭菊花 ;
刘满强 ;
焦加国 ;
黄欠如 ;
赖涛 ;
李辉信 ;
胡锋 .
土壤学报, 2011, 48 (01) :125-131
[3]   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土有机碳分布变异及其矿化动态的影响 [J].
马力 ;
杨林章 ;
慈恩 ;
程月琴 ;
王岩 ;
沈明星 ;
殷士学 .
土壤学报, 2009, 46 (06) :1050-1058
[4]   中国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变化特征及控制因素 [J].
许信旺 ;
潘根兴 ;
汪艳林 ;
曹志宏 .
地理研究, 2009, 28 (03) :601-612
[5]   南方红壤稻田与旱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特征差异 [J].
李昌新 ;
黄山 ;
彭现宪 ;
黄欠如 ;
张卫建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 (03) :606-611
[6]   不同利用方式旱地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碳、氮、磷分布特征 [J].
刘晓利 ;
何园球 ;
李成亮 ;
姜灿烂 ;
陈平帮 .
土壤学报, 2009, 46 (02) :255-262
[7]   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对作物产量影响的模拟研究 [J].
邱建军 ;
王立刚 ;
李虎 ;
唐华俊 ;
Eric Van Ranst .
中国农业科学, 2009, 42 (01) :154-161
[8]   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 [J].
吴晓晨 ;
李忠佩 ;
张桃林 .
生态环境, 2008, 17 (05) :2019-2023
[9]   秸秆还田和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研究 [J].
陈尚洪 ;
朱钟麟 ;
刘定辉 ;
舒丽 ;
王昌全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8, (04) :806-809
[10]   长期施肥对水稻土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 [J].
袁颖红 ;
李辉信 ;
黄欠如 ;
胡锋 ;
潘根兴 ;
樊后保 .
生态学报, 2008, (01) :35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