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和玉米(20+40)cm种植模式农艺措施的研究

被引:6
作者
衣莹
侯立白
高会杰
蒋文春
王萍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小麦; 玉米; (20+40)cm模式; 氮肥; 播量和密度;
D O I
10.19720/j.cnki.issn.1005-9369.2005.06.002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以冬小麦沈农138和玉米唐抗5为试材,采用四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以小麦播量、小麦施肥量、玉米密度、玉米施肥量为决策变量,研究了肥密因素对混合产量的影响;并以米麦混合产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主要农艺栽培措施与产量关系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数学模型,通过频数寻优定量化提出了(20+40)cm模式复合群体实现高产的综合农艺措施优化组合方案。结果表明,两作物产量与产量三因素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密肥因素主要是通过穗数和穗粒数来影响玉米产量、通过千粒重来影响小麦的产量,并且混合产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玉米单产。产量关系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单因子对混合产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玉米密度(x3)>小麦播量(x1)>玉米施肥量(x4)>小麦施肥量(x2)。边际产量表现出报酬递减规律。
引用
收藏
页码:695 / 70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不同施肥措施对风沙土区玉米产量影响数学模型的研究 [J].
魏自民 ;
赵越 ;
周连仁 .
玉米科学, 2003, (02) :75-77
[2]   农田生态系统田间结构的优化配置——以辽河平原中部地区米麦间套作为例 [J].
齐华 ;
肖祖荫 ;
于贵瑞 ;
王香河 .
资源科学, 2001, (06) :41-45
[3]   宁南山区旱作冬小麦高产优质高效栽培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及优化方案的研究 [J].
杜守宇 ;
司马兰兰 ;
马步朝 ;
辛少仙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9, (04) :27-35+40
[4]   带状种植小麦带型-群体-产量相关规律研究 [J].
赵秉强 ;
余松烈 ;
李凤超 ;
于振文 .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01) :33-39
[5]   小麦/玉米带田玉米施氮时期的定量研究 [J].
李隆 ;
金绍龄 ;
张丽慧 ;
吴国菁 ;
马永泰 ;
孙宁科 ;
索东让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1996, (05) :79-85
[6]   小麦套种玉米吨粮田施肥效果 [J].
孟凤轩,张凤鸣,张云生,何雄 .
新疆农业科学, 1995, (03)
[7]   小麦玉米带田空间构象及密、肥因素与产量关系的联合分析 [J].
景锐,黄高宝,黄鹏 .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1994, (04) :359-365
[8]   小麦玉米带田一种作物施用氮肥对配对作物氮营养的影响 [J].
金绍龄 ;
张丽慧 ;
李隆 .
西北农业学报, 1993, (03)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