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运动型治理的组织运作逻辑——基于“临时机构”的分析

被引:15
作者
杜鹏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关键词
运动型治理; 临时机构; 县级政府; 治理能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县级政府日益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主体。其中,以官僚机构为基础的常规治理因难以有效地回应基层社会的突发、重点和难点问题,而催生了临时机构的形成。临时机构嵌入在官僚机构的缝隙之中,优化了政府治理结构,提高了政府治理能力,体现了运动型治理的组织运作的逻辑。但是,临时机构并未打破官僚机构的权责边界,运动型治理因而被导入一种相对有序且可控的组织架构之中,服务于县域政府的整体治理绩效。临时机构与官僚机构的"矛盾性共生"关系决定了运动型治理的合法性和必然性,因此,针对临时机构的行政体制改革需要把握好制度化改革与有效性治理之间的平衡。
引用
收藏
页码:47 / 54+127 +12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策略主义.[M].欧阳静; 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2]  
中国县级行政结构及其运行.[M].周庆智著;.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
[3]  
韦伯作品集.[M].[(德)韦伯(MaxWeber)著];康乐;简惠美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   县级政府研究的路径分析 [J].
欧阳静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2015, 17 (03) :73-78
[7]   督查机制:科层运动化的实践渠道 [J].
陈家建 .
公共行政评论, 2015, 8 (02) :5-21+179
[8]   让公安局头疼的那些“剩余事务” [J].
吕德文 .
南风窗, 2015, (04) :64-66
[9]   论基层运动型治理——兼与周雪光等商榷 [J].
欧阳静 .
开放时代, 2014, (06) :18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