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4 条
地球化学动态示踪油气成藏过程初探——以库车坳陷大宛齐构造为例
被引:9
作者:
刘文汇
[1
]
张殿伟
[2
]
郑建京
[1
]
陈孟晋
[3
]
王晓锋
[1
]
高波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气体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来源: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成藏过程;
地球化学示踪;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2 [地质构造、油气藏(田)的形成];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大宛齐油气藏中38Ar的富集与缺氧流体及挥发分沿大断裂运移有关,吐孜玛扎断裂是流体活动形成的38Ar运移至油气藏的主要通道;而大北油气藏低的38Ar丰度显示了气源就近成藏的特征。大宛齐油气田为原生油气藏,并非后期气侵作用形成。油气藏形成后期,因圈闭封闭能力弱造成气体轻组分沿破裂部分散逸,形成现今饱和程度较低的凝析气藏。大宛齐油气田为下生上储型成藏,三叠系和侏罗系为其主生油层系。在大宛齐油气田的形成过程中,烃类先沿吐孜玛扎断层运移,再从北向南进入大宛齐构造。大宛齐油气藏中的液态烃为中生界淡水湖相沉积有机质在成熟-高成熟演化阶段的产物。大宛齐油气田经历了早期与晚期两个充注过程,晚期充注的高-过成熟天然气密度较小因而主要聚集在上方,早期形成的相对高密度的天然气主要聚集在下方。
引用
收藏
页码:717 / 723+729
+729
页数:8
相关论文